從網友的描述“孩子不敢探索任何新的事物”這件事情,看上去是有適應力的問題。但是我們這個時候把孩子往小朋友身邊一推,説“去玩吧!”或者往陌生人旁邊一推,説“趕快打招呼!”結果可能是讓孩子更加緊張和害怕,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只能加大孩子的恐懼,對解決問題無利反而有害。
在解決所有的問題前,我們需要先了解孩子害怕的原因。
1、在孩子的世界他是孤獨的,無法融入的
在這個問題中,我們知道孩子躲在邊上看卻不走過去。很可能是他還在自己的世界裏,他是很孤獨的。
他在邊兒上看,有可能有渴望,渴望自己成為他們中的一員。但即便有渴望,也僅僅在他自己的內心世界,他無法融入到其他孩子之中。
我們説的無法融入進去,不光是行為上的,還有意識方面的。意識方面,他還完全在自己的世界裏,他還沒有學會把自己放在小朋友們中間,沒有學會把自己放在和別人的關係裏。或者孩子也是不敢走出來,不敢去體驗和嘗試新的事物。
2、孩子的動覺空間小
“動覺空間”是一個人活動和能感知到有空間,孩子退縮着不去主動探索,意味着孩子的“動覺空間”是很小的。在這裏指的是
孩子能主動去使用的空間很小,他的活動包括意識的範圍都在一個很小的空間裏。
我們看到活潑熱情的孩子,他去使用的空間就很大,他們跑來跑去、跳來跳去,包括站在高處,大聲説笑,並且同時在使用着前後上下右不同的維度。
案例中的孩子,他只在自己很小的範圍內,並且可能只有前後、只有上下,而不是一個身心打開的狀態,所以
我們在和孩子互動的過程中,要去有意地擴大孩子的“動覺空間”,隨着他身體動作上能使用的空間越來越大,他內心的空間也會隨之擴大。
有媽媽可能説,孩子整天粘着我,甩都甩不掉,這不算互動嗎?
不算!
孩子躲在媽媽身後,是要把自己藏起來,什麼事都是媽媽替他做了。玩耍,是要調動他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只有他有了自己的這種能力,他才能主動去和這個世界接觸,才能自己去適應環境,而不需要到哪兒都把媽媽帶上。
幼兒園的孩子,這個時候還是很依戀媽媽的,孩子如何和媽媽在一起時,能從自己的世界走出來,投入到和媽媽的玩耍中,只要他學會了這種互動,他就能把這樣的模式複製到和任何人的互動中。這種互動,對他成長非常有利。
孩子還小,改變孩子這樣的狀況,我還是推薦用遊戲的方法,下面給大家介紹幾種能擴大孩子動覺範圍的遊戲。
1、聽我口令
可以媽媽和孩子玩兒,也可以幾個人玩兒,按一個人喊的口令做,如果媽媽喊“摸到黃色的地方”,那所有人都摸黃色的地方,可能是衣服上的扣子,也可能是標誌牌,看誰的速度快。當大家達成之後,再喊“摸到金屬”,所有人聽從指令,可能就得迅速跑到那個地方,再喊“站在健身器材上”,所有人也去做,可以由近及遠,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不得不搜尋所有的地方和更大的空間,並且趕緊過去摸,也不得不投入,因為沒有做到的小朋友,就得去喊。
這個遊戲的重點就是關注到環境,用各種方式關注到環境的細節,比如説可以喊“去摸連接處”、"去摸平的地方”、“摸一個能活動的地方”等等,那這時孩子的注意力就不在敢不敢摸,而是去找,找到了趕緊去摸了。
2、捉迷藏
孩子非常喜歡躲起來讓媽媽找、被媽媽發現,捉迷藏時孩子不得不用到更多的空間,他也會去尋找哪些地方是可以做隱藏的地點的,在家裏、幼兒園的院子、在小區的院子都可以玩兒,孩子會主動去到所有空間,孩子會自然突破“不敢去、不敢碰”的心理。
在捉迷藏期間,我建議在熟悉的環境去玩兒。玩兒過程中,媽媽不要主動去中斷遊戲,比如孩子藏到一半媽媽突然不玩兒了,一定要完整,直到找到孩子再結束遊戲。
3、做加法
媽媽可以跟孩子説:“我們一起來玩兒個做加法的遊戲吧。”先讓孩子任意做個動作,比如孩子抬了一下手,那媽媽就對動作“做加法”,做一個抬得更高的動作,問孩子:“你還能再做加法嗎?孩子可能就把手舉到天了,媽媽就再做,可能就跳起來舉手,問孩子還能做嗎?你們就一起做加法加到最大。其他事情也可以,比如説聲音、語調,都可以嘗試做加法。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做擴展,我們説擴展的幅度越大,意味着更自信,內心和外在是相互的,當孩子自信時,他做任何事情的幅度、包括使用的空間都會更大,反過來也一樣,當他體驗到去使用更多空間的時候,也會更多內化他自信的力量。
這些方法,大家都可以玩一下,即便是問題沒那麼明顯的孩子,我們也可以多和孩子這樣玩兒,在快樂的同時幫助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