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説:民以食為天。
這句話放在寶寶身上也同樣適用。飲食安全是最受寶媽關注的內容,“寶寶每天吃什麼”也已經成為寶媽們最操心的一個話題。正所謂“病從口入”,哪怕是寶寶飲食的一個小問題,都會讓寶媽瞬間達到200%的緊張。
特別是隨着現在奶粉市場的混亂,就連代購或者國際超市購買的的國外奶粉都很難保證絕對的安全,寶媽們更願意讓寶寶在母乳餵養結束後,“無縫連接”到輔食。
可輔食的添加同樣是一門學問,寶媽稍沒注意,很容易就會踩到坑。
怪不得娃不是拉肚子就是積食!這種“假輔食”正在悄悄偷走孩子的健康同事曉菲連着好幾天都處於後怕的狀態中。
原來啊,自從寶寶進入到6月齡的時候,曉菲就按照育兒書上的建議,有意識地為寶寶斷奶了。先是給寶寶添加米粉,但是看着寶寶興致不高的樣子,於是曉菲和老公商量,給寶寶做一些菜糊和肉糊之類的輔食。
為了增加輔食的口感,曉菲還時不時地加一勺蜂蜜在輔食裏面,偶爾也會在全家吃飯的時候,喂寶寶吃一些雞蛋黃之類的。
可慢慢地,曉菲注意到寶寶三天兩頭不是拉肚子就是積食。曉菲剛開始沒多想,以為這是自家孩子的身體特性。直到一天晚上,曉菲的寶寶因為腹痛哭鬧不止。曉菲和老公這才慌張地將孩子送到了醫院。
醫生檢查後嚴肅地説,剛剛添加輔食的寶寶不能直接吃大人飯,蛋黃這些看似好消化的食物其實很難被寶寶吸收,造成積食;而蜂蜜中的微生物會對寶寶的腸道產生影響,甚至會食物中毒。
曉菲這才意識到,自己當時的“不知情”給寶寶帶來了多大的傷害。
這7種常見的“假輔食”經常會出現在寶寶的食譜上,許多寶媽深信不疑TOP1:菜湯
不少寶媽總覺得,菜的營養80%都集中在菜湯中。實際上,不管是燉菜還是炒菜,都不能將蔬菜中的纖維素燉到菜湯中,那碗看似營養豐富的菜湯,其實包括了大量的油脂和水分。孩子喝菜湯和喝水的區別不是太大。
TOP2:骨頭湯
同樣的道理,既然蔬菜中的營養物質不能通過燉、蒸、炒轉移到菜湯裏,骨頭中的蛋白質等營養物質自然也不能流入到骨湯中。有研究指出,經過蒸煮的骨頭,僅僅能析出2%~6%的蛋白質,相比起肉本身幾乎微乎其微。
與其讓寶寶喝上一碗油膩的骨頭湯,倒不如讓寶寶吃一些軟爛的肉糊。
TOP3:食鹽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到,1歲以下的寶寶不適合額外加鹽。
一些父母總喜歡用自己的味覺來類推孩子的味覺,殊不知,輔食期的寶寶因為腎臟功能差,父母額外的食鹽只能增加身體的負擔,甚至造成健康上的損害。
TOP4:雞蛋
父母在生活中可能會聽家裏的老人説過這樣一句話:
“要早點喂寶寶吃蛋黃,蛋黃對寶寶的大腦發育好。”
這種説法確實沒錯。雞蛋黃中卵磷脂有利於寶寶的大腦發育,相比於雞蛋清中的蛋白質也更容易吸收。但是,來跟着劃重點:雞蛋黃也應該選擇正確的時間食用,而不是越早越好。
這是因為對於那些年齡較小的寶寶,蛋黃很容易導致過敏現象,造成寶寶危險。
TOP5:蜂蜜
蜂蜜被稱為“流動的黃金”,雖然營養豐富,但因為寶寶的腸胃功能相對較弱,1歲以下的寶寶喝蜂蜜很有可能會導致肉毒桿菌中毒,讓寶寶出現拉肚子的情況。
TOP6:堅果、粗糧
堅果、玉米等粗糧物質雖然營養豐富,但因為寶寶自身的腸道發育不完全,難以消化的粗糧對於寶寶來説就顯得並不是那麼友好。
TOP7:米湯
看起來湯湯水水的米湯似乎是有着豐富的營養,實際上的營養卻是非常有限。寶寶看似吃得飽飽的,其實喝得更多的是水,光有脹腹感,營養卻寥寥無幾。
想要為寶寶避開“假輔食”的坑,寶媽最好要自己多下功夫這些在生活中常見的毒輔食,寶媽稍不注意就會踩到坑,不光不能為寶寶補充營養,反而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
那寶媽到底應該怎麼樣,才能更好地避開這些生活中常見的“毒輔食”呢?
其實父母只需要做到這兩點。一方面是寶媽要學會根據寶寶的月齡,靈活地掌握輔食的添加內容;另一方面,寶媽也要抓住寶寶的飲食愛好。這樣寶寶才能在補充營養的同時,做到吃飯好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