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再窮,也別總向孩子哭窮,金錢教育不該成為捆綁人生的“詛咒”

牛莉(化名)的2個女兒10歲了,在外人的眼裏一直都屬於“聽話懂事”的好孩子,説到培養女兒的消費觀,牛莉更是有一套。她説:因為是雙胞胎,出生後家庭情況一直不是很好,而且1歲後女兒一出門就要買這個玩那個,我哪消費得起。

為了控制孩子的消費慾望,便想了一招“哭窮”來抑制。比如我會經常跟他們説“爸爸掙得少,媽媽沒上班,家裏很窮,買不起你們喜歡的玩具”、“媽媽像你們這麼大從沒吃過雪糕”、“家裏沒錢”等這些哭窮的語言告訴孩子“家裏真沒錢,你們也要學會理解父母”。

在牛莉這種“哭窮”意識灌輸下,兩個女兒慢慢地就不會一出門就要買這買那了,只是乖乖聽從父母的安排,父母不問她們就不要求,表現得異常懂事聽話。牛莉也覺得這樣特別好,特別省心,也造就了女兒“聽話懂事”的好形象。

為了培養孩子的金錢觀和節約意識,家長們都喜歡用“哭窮”這一類方法,因為見效快效果好。然而很多家長卻忽略了,這種方式所帶來的的反作用。對孩子來説,父母的哭窮不是教育,而是一種對他們人生髮展的“詛咒”。

你再窮,也別總向孩子哭窮,金錢教育不該成為捆綁人生的“詛咒”

父母總跟孩子哭窮,將來會“後患無窮”,金錢教育不該成為捆綁人生的“詛咒”

父母跟孩子哭窮,無非是希望孩子能夠節約一點、為家長多着想一點,不要看到什麼都想要、看到什麼都想買。這種頻繁、刻意地跟孩子哭窮,的確是能夠遏制孩子的消費慾望,但帶來的後果,卻是不敢想象的。

父母的哭窮,是對孩子性格的“詛咒”,將來會“後患無窮”

父母哭窮無疑是在“詛咒”孩子性格的正常發育,一般來説會形成2種極端的性格:

第一種:

內向自卑

,即使未來自己已經很有錢了,但是在骨子裏仍然透露着貧窮的自卑;

第二種:

大肆浪費,

永遠存不到錢,掙多少花多少來滿足自己小時候那點“空虛”。

你再窮,也別總向孩子哭窮,金錢教育不該成為捆綁人生的“詛咒”

父母總哭窮,孩子難以在家庭裏感受到幸福感,會養成過早渴望經濟獨立的狀態

【家裏本來就沒錢,你能不能節約點】;

【媽媽一件衣服穿幾年,你一件衣服穿幾個月】;

【爸爸賺錢很辛苦,你要省着點用】;

父母總是在孩子面前唸叨沒錢、錢來之不易,會導致孩子在家庭裏體會不到任何幸福感。他甚至會覺得有點內疚,是不是因為我所以家裏才沒錢?

慢慢地他們就會把應該放在學習上的注意力轉移到錢上面來。壞一點的影響就是:孩子不想讀書了,

就想着快點長大輟學出去掙錢,不想再花父母的錢,非常渴望經濟獨立

你再窮,也別總向孩子哭窮,金錢教育不該成為捆綁人生的“詛咒”

愛哭窮的父母,孩子會對“金錢”格外執着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塞得希爾·穆來納森曾提出過一個“稀缺心態”的詞:意思是長期處於匱乏稀缺狀態下的人,他們會慢慢被環境所改變,養成一種“稀缺心態”。也就是

越缺什麼,越在乎什麼。

雖説父母跟孩子哭窮,本意是好的,是希望孩子能夠養成節約、懂得控制慾望的好習慣。然而這種方法反作用也是極大的,孩子未來會對金錢表現得格外執着,即便是他們將來已經富有了,但他們本質上“心還是窮的”。

你再窮,也別總向孩子哭窮,金錢教育不該成為捆綁人生的“詛咒”

父母總跟孩子哭窮有多可怕?看完這3個案例你就明白了

作為父母的我們可能不能明白“跟孩子哭窮”這麼一個小事,怎麼就會成了孩子人生的“詛咒”呢?以下我收集了幾位網友的人生感悟(他們就是從小經常被父母哭窮),供家長們參考。

網友A

我就從小就是聽着媽媽各種哭窮的話長大的,聽多了會很累很有壓力,心裏真的很想説沒錢為什麼把我生下來。

從小就盼着早點長大自己經濟獨立

,後來我讀完小學就沒讀了,原因很簡單:不再花家裏一分錢。

你再窮,也別總向孩子哭窮,金錢教育不該成為捆綁人生的“詛咒”

網友B:

我真的在用一生的時間彌補童年的那種了,小時候,別的同學都有一雙球鞋,我什麼都沒有,每次都穿着哥哥的舊鞋。每次讓媽媽給我買雙鞋,她都會説“哥哥的鞋不能穿嗎?你不知道家裏什麼條件嗎?”

18歲那年高中畢業輟學後靠自己打工,才買了自己的一雙球鞋,

如今30歲的我掙了很多錢,家裏有上百雙鞋,鞋的價格是當年的十倍。

網友C:

小時候父母哭着給我説窮,也各種省着給我看,後來

我越來越內疚,早早就沒有上學

,去打工為家裏承擔一部分生活,後來發現別家的父母砸鍋賣鐵,那一刻我的心態崩了。

你再窮,也別總向孩子哭窮,金錢教育不該成為捆綁人生的“詛咒”

家長再窮,也別總向孩子哭窮,培養孩子金錢觀這樣做更顯智慧

跟孩子哭窮這是低等家長的低等做法,小時候雖然看着見效快效果好,長大後則“後患無窮”。作為家長的我們再窮,也不要總是跟孩子哭窮,當然也不是一味地跟孩子“打腫臉充胖子”,培養孩子的金錢觀這樣做更顯智慧。

第一步:0-6歲培養孩子認知“錢”的概念

作為孩子的第一撫養人媽媽在這一點顯得尤為重要。

從小你就要告訴孩子“爸爸每天早出晚歸是在幹什麼、是為了什麼;買一把蔬菜要多少、買一袋蘋果要多少錢”。

告訴孩子“爸爸錢賺得不容易、不能隨便花;一袋蘋果要花掉20元才能買到”。這是培養孩子金錢概念和消費觀的基礎課,媽媽要做好。

你再窮,也別總向孩子哭窮,金錢教育不該成為捆綁人生的“詛咒”

第二步:6歲之後開始培養孩子的用錢計劃

到了第二階段,6歲之後家長要着手培養孩子的用錢計劃,並不是家裏有錢,孩子就可以隨便用隨便拿。

金錢是有限的,拿有限的錢做有用的事。

孩子在向家長要錢之前一定要提出用錢計劃,家長考量之後才能給。

第三步:入學後培養孩子金錢的道德意識

在孩子具備金錢意識開始,家長就要及時給孩子做好錢的分類意識。比如什麼是公有資產、什麼是私有財產。比如孩子作為一名班長,班費雖然在他這,但是這是公有資產,不管有什麼事都不能隨意挪用;爸爸媽媽給的錢這是私有資產,想怎麼花就怎麼花。

這是為了

培養孩子金錢的道德意識,一定要早點告訴孩子,不要等到事情發生了再去糾正就來不及了。

第四步:步入社會後告訴孩子“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孩子終有一天會步入社會,家長一定要提前告訴孩子“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是什麼錢都可以賺、不是什麼錢都能拿。

賺的錢一定要合法合理,否則再多的錢也要學會拒絕

你再窮,也別總向孩子哭窮,金錢教育不該成為捆綁人生的“詛咒”

CiCi媽寄語:

關注CiCi媽媽説育兒,每日分享0-6歲母嬰育兒知識,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要給CiCi媽點個贊並分享給更多的人哦。有任何育兒疑問,都可以關注並私信我,看到都會回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07 字。

轉載請註明: 你再窮,也別總向孩子哭窮,金錢教育不該成為捆綁人生的“詛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