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作為我國傳統的節日,近年來也越發受到了人們的重視。
不僅如此,隨着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養生一事也逐漸深入人心。
而且由於清明節前後濕氣較重,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起了,在清明節養生這件事情。
我們都知道,清明節有許多傳統的習俗,比如:掃墓祭祖、踏青植樹等,都是比較常見的傳統習慣。
不僅如此,在清明節還有許多傳統的飲食習俗,比如:將艾葉入食,就是很多老一輩人都有的傳統習俗。
而近年來,受到養生意識的影響,很多人發現,艾葉作為一種神奇的中藥材,被譽為是“草中鑽石”。
它不僅具有温經止血的功效,而且對於除濕驅寒更是有着不錯的效果。
俗話説:“清明食艾,無災無難”,若是人們在清明節前後常將艾葉通過這樣的方法入食,或不僅能夠祛濕健脾,而且養生效果更是事半功倍。
1.艾葉煮蛋
吃雞蛋是許多地方在清明節都常有的傳統,而人們若是能夠在煮雞蛋時加入一些艾葉。
這樣煮出來的艾葉蛋,或更能達到養生的效果,起到温陽祛濕的功效。
而艾葉蛋的做法也比較簡單,人們只要在煮雞蛋時,將煮熟的雞蛋敲出裂紋後,再將其放入加了艾葉、生薑以及山楂和少許食鹽的水中,接着煮個十到二十分鐘左右即可。
這樣煮出來的雞蛋不僅更加美味,而且,由於艾葉具有通經活絡的功效,而生薑又可驅寒活血,山楂又具有健胃消食的作用。
所以,在清明前後常吃艾葉煮蛋,既能温陽祛濕,又可健脾養胃。
2.艾葉粑
在我國南方地區,在清明節前後,有不少地區都有製作一些艾葉粑來食用的傳統。
而艾葉粑的做法也比較簡單,其製作需要的食材也不復雜,除了艾葉以外,製作艾葉粑還需要糯米粉、芝麻、花生和柚子葉等食材。
而艾葉粑的製作方式和青團差不多,都是先將煮熟的艾葉搗碎,然後將搗碎的艾葉和艾葉汁,與糯米粉混合做成餈粑。
然後在餈粑內裹上由芝麻、花生和白砂糖和制而成的餡兒,再將裹好後的艾葉粑放在鋪滿柚子葉的蒸屜裏蒸熟即可。
不過,近年來,隨着人們對於美味的追求,很多人的口味也因此發生了改變。
而對於這些不喜歡吃甜口食物的人來説,可能會將裹入艾葉粑餡料,改為以竹筍、腐竹、木耳以及豬肉為主的鹹口餡兒。
而艾葉粑不僅美味應景,而且同樣具有健脾和胃、益氣養血的功效,這樣將艾葉入食,同樣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養生效果。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葉小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