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不動就出汗,是陰虛還是氣虛幾個特徵,教你辨別

我們經常會發現身邊有些人總比別人愛出汗,明明就是做同一件事,有些人就大汗淋漓,有些人卻只是微微出汗,看起來差別非常大。在中醫看來,動不動就出汗可能是身體出現了問題的暗示,可能是由陰虛或者氣虛導致的。
動不動就出汗,是陰虛還是氣虛幾個特徵,教你辨別
雖然説動不動就出汗過多可能是身體有問題,但其實適當出汗對人體還是有很多好處的。我們的身體上有300萬左右的汗腺,通常當氣温超過30℃時,人就會開始出汗了,通過汗液的揮發可以幫助帶走體表的熱量,使人體的體温保持恆定。因此,出汗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幫助人體調節體温。從中醫角度來看,“汗為心之液”,適量出汗可以幫助氣血運行。
因此,適量出汗對人體是有好處。但出汗過多則不利於身體健康了,我們經常會發現特別愛出汗的人一般都容易疲勞、心慌、畏寒,臉色也容易發白。我們常稱動不動就出汗叫做自汗,那麼,哪種情況我們稱為自汗呢?關於自汗的中醫定義是這樣的:在安靜的狀態下,沒有勞動、天氣過熱的情況下而出汗,動的話就出汗更厲害,則稱為自汗。
動不動就出汗,是陰虛還是氣虛幾個特徵,教你辨別
一、氣虛出汗
氣作為津之主,對津液有固攝的作用,能防止津液隨意丟失。汗液也是人體的一種津液,通常汗液都會被氣“封存”在人的體表之內,如果氣的封存力量不足,汗液就無法很好地被固攝住,自然就像開閘的洪水一樣四溢而出。因此,出汗過多也是一種氣虛的表現。
氣虛的人出汗以自汗為主,即使靜坐也是時時出汗,出汗部位以頭部和胸背部為主,一旦運動出汗就更加嚴重,平時體質較差,容易感冒、疲勞,臉色較蒼白、舌苔薄白、舌質較淡。氣虛出汗多的人多是由於先天不足、後天失調或病後體質虛弱的人羣,主要以肺衞氣虛證候為主,由於肺氣虛則衞氣亦弱,腠理疏鬆,衞外不固,津液外泄,反覆出汗導致氣虛加重,因此汗出更不能收。
氣虛出汗可以如何調理呢?
氣虛導致出汗過多最重要的就是要補氣,提起補氣的藥材,黃芪當屬第一。黃芪性温,味甘,除了補氣效果好外,它同時還有斂汗的作用。明朝醫學家張景嶽就稱讚黃芪:“氣虛而難汗者可發,表疏而多汗者可止。”黃芪味甘、性微温,對於氣虛的人來説可以經常用黃芪泡水當茶喝,讓氣得到固養,自然出汗就少了。
動不動就出汗,是陰虛還是氣虛幾個特徵,教你辨別
二、陰虛出汗
陰虛出汗一般稱為是盜汗,一般發生在睡覺的時候出現不自覺的大量出汗。陰虛出汗的患者還會出現五心煩熱、口渴、兩顴色紅、舌紅少苔等症狀,主要的病機特點是營陰不足,心火上炎,或虛火內擾,腎陰虛損,故有陽常有餘,陰常不足。一旦發現有盜汗的情況時,就説明身體存在陰虛的存在,導致體表的衞氣不足,從而引起出汗。
陰虛出汗的患者大多是由於病後體弱,雖然已經祛除邪氣,但是正氣還沒有完全恢復,導致營衞失和,衞氣無法外固,營陰無法內守,津液無法固攝而逼迫津液外泄引起盜汗。
陰虛出汗可以怎樣調理呢?
調理陰虛盜汗主要注意滋陰養陰,平時可以吃些當歸六黃湯,它主要由當歸、熟地、生地、黃芩、黃柏、黃連、黃芪一起製成的,具有滋陰瀉火、固表止汗的作用。平時還可以多吃黑豆,用黑豆煲湯或者煮豆漿喝。
動不動就出汗,是陰虛還是氣虛幾個特徵,教你辨別
不管是氣虛還是陰虛造成的出汗過多,除了用一些中藥材可以進行調理外,都需要加強運動、注意飲食營養搭配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只有將體質調理好,才能夠更好地預防出汗過多。
參考資料:
【1】《胖子愛出汗其實不是因為怕熱,是因為氣虛!》.健康時報.2018-10-30
【2】《出汗簡單調理難》.健康時報.2016-06-17
【3】《調理出汗要對症》.健康時報.2014-07-3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88 字。

轉載請註明: 動不動就出汗,是陰虛還是氣虛幾個特徵,教你辨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