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殺傷性”叫醒孩子嗎?心理學:這樣叫孩子起牀,在摧毀孩子
在眾多童年的“噩夢場景”中,被家長突然喊起牀一定是很多人記憶中最深刻的存在。
寒冷的冬天裏,孩子正舒服地躺在被窩裏做着美夢,忽然媽媽的聲音傳來,“你看看都幾點了,還在那睡,起牀”!
緊接着身上忽然一冷,孩子迷迷糊糊地坐起身來,看到媽媽把被子抽走,正滿臉怒氣地望着自己,於是心臟撲通撲通跳個不停,無奈趕緊起牀。
一個心理學家稱,這種叫孩子起牀的方式被稱為“殺傷性叫醒”,很多家長並沒有意識到其對孩子的傷害。
殺傷性叫醒有哪些危害?
與一些家長想象中不同的是,起牀整個過程並不簡單,就像汽車、計算機的啓動一樣,人的大腦、身體喚醒也需要時間。
簡單來説要經歷“環境安全檢查”、“潛意識切換”、“神經系統啓動”、“四肢甦醒”四個階段,一般時長在5-10分鐘左右。
而家長的“殺傷性叫醒”會強行中斷孩子醒來的正常過程,使其立即恢復意識。
也正因為這樣被突然剝奪睡眠,會為孩子帶來一系列的神經或心理問題,比如衝動易怒、安全感缺失、無法控制情緒、反應遲緩、注意力不集中、攻擊性增強、冷漠麻木等等。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難發現,有的孩子在被媽媽強行叫醒後,會出現極大的“起牀氣”。
不僅穿衣服、收拾書包會磨磨蹭蹭,接下來的好幾個小時時間都會鬱鬱寡歡,影響到一天的好心情,而這就是“殺傷性叫醒”所帶來的危害。
這些叫醒孩子的方式,都屬於殺傷性叫醒
1.直接掀起被子
在睡眠狀態中,被子帶來的包裹會給人以温暖、安全感,如果家長在叫醒孩子時直接把被子掀開,會給孩子一種受到攻擊的錯覺。
就連小動物在面對突如其來的攻擊時,都會感到威脅提起警覺,出現應激反應,更別提處在睡夢中的孩子了。
2.製造噪音
製造噪音也是很多家長常用的一種方式,當孩子不起牀時,家長有意無意地大聲説話、用力走路,會使睡眠中的孩子感到煩躁,也屬於殺傷性叫醒的一種。
3.突然大聲指責
孩子正處在睡夢中,家長一把推開卧室門,大喊:“都幾點了,還不起牀!”“睡得像豬一樣”,這樣的突然大聲指責也會對孩子造成驚嚇,帶來極大的負面情緒。
4.反覆對孩子嘮叨
“七點半了,該起了”,“七點四十了,趕緊起”,有的家長在叫孩子起牀時,會反覆地提醒、嘮叨,使得孩子睡眠後的啓動程序頻繁開啓,出現退縮反應,更加不願意起牀。
讓孩子按時起牀,關鍵在於按時睡眠
其實叫孩子起牀並不是一件難題,只要讓孩子按時睡覺,自然就能按時起牀。
所以與其大張旗鼓地每天對孩子“殺傷性叫醒”,家長更應該為孩子養成一個規律的作息習慣,讓其主動起牀。
比如規定睡前玩手機的時間,自己以身作則按時睡覺、營造好的睡眠環境等等,都對孩子按時入睡是有幫助的。
如果孩子無法做到,有時候適當讓其承擔起晚帶來的後果,可能會有更好的效果。
就像很多人的經歷一樣,小時候本已經習慣了睡懶覺,可等來到社會上“搬磚”後,為了避免遲到,硬生生養成了規律作息的好習慣。
所以偶爾讓孩子因為起牀而遲到,承受老師的批評,比家長無數次的嘮叨更管用。
當然,家長除了儘量讓孩子按時起牀外,還應該避免“殺傷式叫醒”,採用這幾種叫醒方式:
1.視覺喚醒
所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打開窗簾讓陽光照進卧室,通過這樣的光線變化,可以很好地來對孩子進行視覺喚醒。
2.前一晚提前約定
如果在孩子睡前就對其約定,第二天要在某個時間起牀,因為有了這樣的心裏預設,孩子往往會更容易遵守約定,按時起牀。
3.控制情緒
最後避免“殺傷式叫醒”的關鍵,在於家長要控制好自身的情緒,温柔地叫孩子的名字,肯定比對孩子大吼大罵效果更好。
結語:
很多孩子都是“睡神附體”,在早晨將其叫醒不是件容易事。
不過無論如何,對孩子進行“殺傷式叫醒”都是不妥當的,關鍵在於家長要讓孩子按時睡覺,規律作息,只有“早睡”才能“早起”。
今日話題:你平時是怎樣叫孩子起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