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不濕是現代媽媽帶娃時,必不可少的用品。在寶寶括約肌還未發育成熟前,尿不濕比傳統尿布更加方便。但到了一定年齡之後,媽媽們需要培養寶寶們自主上廁所的能力了。可是還是會有寶寶很難戒掉尿不濕,可能家長也覺得不是什麼大事,所以也沒有去過於關注。
可是真實案例卻告訴我們,戒不掉尿不濕,可能會對寶寶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
2歲多的小可樂最近經常出現滴尿、尿不盡及尿無力等症狀。
小可樂的媽媽一開始以為孩子只是因為天氣或是玩鬧的原因所導致的,起初並沒有太在意。
但後來,媽媽帶孩子到醫院檢查才發現事情沒有那麼簡單,小可樂的包莖過長會堵住尿道,從而出現上面的情況。
因為症狀較重,醫生需要給孩子做一個小手術。
那麼為什麼小可樂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首先當然是和個人體質有一定的關係,但也有長期穿着尿不濕的原因。
大熱天還一直穿着尿不濕,不僅對寶寶們來説悶熱,減少生殖系統與外界環境刺激,從而對孩子發育造成影響。
有了尿不濕的遮蔽,媽媽們也不能及時發現孩子的異常,從而耽誤了病情的診斷和治療。
由此可見,一直戒不掉尿不濕對孩子可能身體出現異常。
長期使用尿不濕會讓孩子產生依賴性,自主上廁所的意識會減弱,減少膀胱肌鍛鍊的機會,因此也可能出現年齡很大還會尿牀的情況。
所以,要在適合的年齡對孩子進行如廁訓練讓他們戒掉尿不濕是很有必要的,但這個戒尿不濕的時間也不是越早越好。
太早進行如廁訓練,會給孩子帶來壓力,給他們造成挫敗感,甚至會引起他們的抗拒心理。
等到他們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的時候再訓練,可以讓他們學得更快,孩子和家長遇到的挫折也會更少。
12個月以前的孩子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全,還不能自如地控制自己的膀胱以及括約肌等,也常常感覺不到尿意。
而到1歲半到2歲左右的孩子,才漸漸開始表現出這種控制能力,甚至有部分孩子直到2歲半才會出現這種能力。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幾種表現,那麼家長就可以考慮開始給孩子進行如廁訓練了。
1. 孩子在午睡或是小睡醒來之後,尿不濕是乾燥的,或是可以保持尿不濕兩個小時以上乾燥;
2. 孩子對上廁所表現出感興趣的樣子,會向家長表示出想要上廁所的想法;
3. 孩子可以聽懂家長簡單的命令,並且會模仿大人的行為。
那麼,要怎樣給孩子進行如廁訓練呢?
一般都離不開以下五步。
1. 給孩子準備一個造型可愛、顏色鮮豔的坐便器,最好是他們自己喜歡並挑選的,這樣可以增加他們使用的興趣。 把坐便器放在離他們較近的地方,最好是他們經常活動的範圍,這樣孩子一旦有尿意了,就可以就近使用。
2. 讓孩子慢慢熟悉自己的坐便器,不要一開始就要求孩子自己會主動使用,凡事都要講究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要先讓孩子產生使用坐便器的意識,再慢慢教會他們熟練使用。
3. 隨時詢問孩子是否有尿意或是便意,並及時帶他們到坐便器上如廁。 可以給他們解釋如廁的過程,告訴他們怎樣處理排出的東西,為他們建立如廁的意識。同時也要及時給予他們鼓勵和稱讚,讓他們意識到這樣的行為是正確的,加強他們對如廁的認同感。
4. 當孩子熟練掌握坐便器的使用之後,家長就可以開始幫他們擺脱坐便器,培養自己上廁所的習慣了。 可以開始嘗試帶他們到衞生間如廁,由家長言傳身教,女孩由母親教,男孩由父親教,讓他們逐步適應自己去衞生間如廁。
5. 教會孩子自主如廁之後,還要訓練他們自己擦屁股。 這件事很多家長都願意為孩子代勞,害怕孩子自己擦不乾淨,但家長並不是每時每刻都在孩子身邊的。 一旦沒有人為孩子擦屁股,孩子可能會因此而感到壓力,從而抗拒上廁所。所以一定要訓練孩子自己擦屁股的能力,並且教給他們正確的擦拭方向。
孩子的如廁訓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家長一定要慢慢來。不要過於嚴格要求孩子,要允許他們退步,給他們更多的鼓勵,讓他們自己從心底接受並熟悉如廁的過程,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戒掉尿不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