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總是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乖巧聽話。相信有很多人是聽着父母“你要乖,要聽話”長大的。稍微有一點不合家長心意的想法,就會被批評不懂事,不識好歹,不體諒爸爸媽媽的苦心。比如不想上補習班,不想學才藝,不想和別的小朋友分享玩具等等,而“聽話”慢慢的也就變成了一個標籤,有了這個標籤,才是一個好孩子。可是 “好孩子”的辛苦,爸爸媽媽們看到了嗎?
有一類家長“強迫”孩子聽話,只是為了表現,為了自己的面子。就像家裏親戚朋友帶着孩子來做客了,家長為了展示自己的熱情好客,總是會主動説:“你不是昨天新買了玩具嗎?你不是有一本故事書嗎?別小氣,快拿出來和小朋友一起玩。”而孩子願不願意就不是家長考慮得了。
孩子不願意的時候,他能拒絕嗎?能反抗嗎?很多時候,他們都沒有“不”這個選項。家長總要讓孩子聽話,但是隻會聽話的孩子會是什麼樣的呢?是不是像一個牽線木偶,如果沒有人引導着,就不知道該做什麼了?家長總是強調孩子要“聽話”,就是讓孩子壓抑住自己的想法,去服從別人。慢慢的也就失去了自己的主見,沒有了獨立做出決定的能力。當然,家長們可能會覺得,孩子的想法都太幼稚了,有時候也根本不正確,所以需要家長幫忙作出正確的決定。
沒錯,孩子自己的意願有時候並不正確,但是家長也仍然要給孩子表達自己的權利,給孩子say no的權利。孩子的想法不對的時候,家長需要和孩子溝通,讓孩子明白哪裏不對,為什麼不對,而不是簡單粗暴的“你不行,聽我的。”另一方面,而家長也不會總是正確的。讓孩子有權利拒絕,然後再商量出更合適的辦法,比什麼事情都由家長決定,只讓孩子“聽話”要好得多。
而且,讓孩子擁有説不的權利,其實也是讓孩子有思考的機會,有獨立做出選擇的能力。因為他們需要自己去權衡利弊,去思考怎麼做更好。這樣,無形之中也提升了孩子思考的能力,也讓孩子更加有主見。這樣,當他們有一天遇到了父母沒辦法幫忙的情況,也就能夠很好的自己應對,自己解決問題了。另一方面,孩子知道説不,也是一種自尊的表現。這代表着孩子能夠認識到自己的價值,認同自己,也認同自己的決定。這樣的孩子,總是會更有自信,更開朗樂觀一點。
家長是孩子的引導者,需要帶領孩子成長。但是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家長不能永遠代替孩子去走他們的路。相反,只有讓孩子自己嘗試,自己有過很多的路,那麼他以後才能從容地面對遠方,面對人生這個永遠無法回頭的分岔路口。而且,家長尊重孩子的選擇,平等的對待孩子,才更能夠促進親子關係,促進親子間的溝通交流。所以,當你的孩子説不,你要如何應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