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生子後才知道這3個婚育真相就太晚了

結婚生子後才知道這3個婚育真相就太晚了

導言

姑娘們早上好,今天六運助值班,想跟大家聊一聊「生育自由」這個話題。

想必姑娘們對這個話題也都有點印象,因為上個月關於生育的討論真的是非常熱烈,起因大概為知名舞蹈家楊麗萍在社交平台發佈的生活視頻下的某條網友評論——「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是沒一個兒女......即使你再美再優秀都逃不過歲月的摧殘......」,這條評論有上萬點贊,由此引發了眾多網友的熱議。

隨後楊麗萍以及其他女明星紛紛就「生育自由」這一話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還有一些女星發文嚴厲斥責這種將女性看作「生育工具」的行為。

六運助瀏覽網友們的評論後欣慰地發現,雖然仍有不少人將「生育」看作女性一生「最大的成就」,但大多數人的觀點都是「生育是女性的個人選擇,你自己可以選擇生,但不能以此來干涉甚至定義別人的人生」。

無獨有偶,這個月,女星秦嵐也因回應催婚時的一句「我的子宮使不使用關你什麼事?」 上了熱搜,無數網友站出來力挺這種直接而強硬的人生態度——「女性的價值不只是生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生還是不生,我們自己説了算。」

無論是女明星們集體為「女性生育自由」發聲,還是這一話題引發全平台網友熱議,都反映了一個事實:至少在目前,女性依然沒有完全獲得自己身體的掌控權,有相當多女性的生育話語權依然被伴侶、家人、社會所裹挾。

其實關於「生育」這事兒,值得討論的點還真不少,咱們這就來好好説道説道~

一、越來越多人不願意生孩子了

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不只是我國,全世界的生育率都在持續下滑。

有人可能要問了,不是已經放開二胎了嗎?沒錯,二胎政策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生兒數量——自2016年「全面二孩」放開後,我國出生人口攀至 1786萬,創2000年以來新高。

但2017年出生人口就降至1723萬,到了2018 年,出生人口降至約1523萬

結婚生子後才知道這3個婚育真相就太晚了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除了這些實打實的生育相關數據之外,我們在日常生活和網絡環境中也或多或少能夠感受到強烈的「不想生」氛圍:「日常恐婚恐育」成為許多年輕人的口頭禪,別説生孩子了,連戀愛、結婚、同房的慾望都日益降低,比起生孩子,讓自己活得快樂一點或許會是許多年輕人更願意做的選擇

二、為什麼不願意生了?

  • 經濟壓力大

如果你問一個享受戀愛、樂於結婚的年輕人「為什麼不願意生孩子」,那麼很有可能會收穫一句「房價是最好的避孕藥」。

很多人可能並不是不想生,而是不敢生。在當代社會,生養一個孩子可能要承擔的花費、付出的人力、物力已經遠遠超過年輕人的承受能力。生育率的進一步下降不是因為願意生育人數的減少,而主要是成本提高,導致人們的生育意願不能完全實現。

任澤平等學者聯合撰寫的《中國生育報告2019》中就曾提到:「住房、教育、醫療等直接成本高、養老負擔重、生育機會成本高,抑制生育行為。」

要是能夠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條件和生活質量,很多恩愛的小夫妻、小情侶可能也是非常願意擁有愛情結晶的吧。

  • 如果沒有遇到對的人,寧願晚婚晚育

中國的結婚率自2013年達到近年來最高值後,就一直持續下降,更雪上加霜的是,離婚率也在持續攀升。

與此同時,晚婚晚育現象也日益明顯,1990~2010年,男性平均初婚年齡從23.6歲推遲至25.9歲,女性平均初婚年齡從22.0歲推遲到23.9歲;1990~2015年,女性平均初育年齡從24.1歲推遲至26.3歲

結婚生子後才知道這3個婚育真相就太晚了
結婚生子後才知道這3個婚育真相就太晚了
結婚生子後才知道這3個婚育真相就太晚了

點擊查看大圖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越來越多的人不再願意將就,如果不是真正喜歡的那個人,即使晚婚晚育也沒關係。

  • 自我意識覺醒,看重個人體驗

隨着經濟的發展和大眾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人的自我意識開始逐漸覺醒,相較於迫於他人、社會的壓力而戀愛、結婚、生子,我們更想做的可能是先找到真實的自我,感受自己真實的生命體驗——婚姻和生育只是人生中的一部分,我可以對自己的人生擁有更多的選擇權,體驗或者不體驗,我自己做主。

其實,雖然醫學上確實存在所謂的「最佳生育年齡」,即很多專家認為,女性最佳受孕年齡是23~30歲,男性是26~35歲,因為這個時候個體發育成熟、激素水平穩定、生育能力良好,懷孕所需的各方面條件也很理想。

但是對於大多數年輕人來説,這個年齡生孩子,時間確實太過緊迫,學業、工作、經濟、心理成熟程度等,都需要被納入生育所需條件中去考慮。

所以生育這事兒完全可以按照每個人自己的意願來,那些不顧個人情況,一個勁兒勸你一定要在30歲最佳生育年齡前趕緊結婚生子的人,不是壞就是蠢。

那麼,選擇生或者不生,我們都需要提前做好哪些準備呢?

三、選擇生孩子需要做哪些準備?

首先,請確保你已經為孩子的誕生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

其次,準備好一定數量的金錢(至少要保證自己生育到產後恢復這段時間衣食無憂),以及一個不會「喪偶式育兒」的老公

孕期誰來照顧、在哪兒生、順產還是剖腹產、要不要打無痛、孩子生下來誰來帶、要不要請月嫂、做全職媽媽還是迴歸職場......這些可能會被生育打亂生活節奏的問題,最好都能提前和伴侶好好商量,以免到時候手忙腳亂或者引發矛盾。

最後,詢問自己你是否已做好準備承擔生理和心理健康上的各項問題

身材變形、妊娠紋、浮腫、嘔吐、食慾不振、側切傷口癒合緩慢、產後惡露、盆底功能障礙(你的身體會出現尿失禁、子宮脱垂、排便困難、行走困難的情況)、脱髮、腰疼、睡眠不足、性慾缺失、漲奶、乳頭皸裂、乳腺炎、孕期抑鬱、產後抑鬱......

坦率地講,寫完這一長串健康問題,我覺得,生育對於女性而言,意味着極大的犧牲。

結婚生子後才知道這3個婚育真相就太晚了

▲圖片來源:包圖網

四、選擇不生孩子需要做哪些準備?

雖然不知道你們中有多少人是真的打算丁克到底,一輩子都不生孩子,但既然提了生孩子需要做好的準備,那不生孩子需要做好的準備當然也需要講一講。

所謂丁克(DINK:Double incomes no kids)就是「雙薪水、無子女」的夫妻,除此之外的普遍特徵還有:常見於發達國家和地區,夫妻雙方身體健康但主動不生育,且平均教育文化程度極高。

著名性學家李銀河老師曾專門對丁克羣體做過調查,大多數丁克羣體選擇不生孩子的原因是:降低生活水平、加重生活負擔、怕孩子影響夫妻感情、無法給孩子體面的生活。

  • 做好3個準備

如果你選擇丁克到底,那你首先一定要想清楚自己到底是為什麼不生孩子,同時要做好心理準備,你的人生可能會因為沒有孩子而出現和同齡人不同的空白,想好自己如何應付這些空白

其次,你會面對來自父母、親人的不理解和高壓逼迫,這需要你有非常堅定的信念和強大的心理素質才能扛到終點,不必太過在意別人的目光,按照你選擇的那樣去做就好了,只要你以後不後悔,別人就無權決定你的人生。

然後是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經濟基礎,這很重要,它們是你堅持自我選擇的底氣和支柱,制定定期體檢規劃、養老資金儲備等都需要提前考慮。

  • 不生孩子的人就是自私嗎?

很多人會覺得不生孩子的人很自私,選擇丁克的人有時也會被這種偏見困擾,這裏借用李銀河老師的話來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自願不育更深刻的原因是個人主義的理念增加,家庭主義的理念下降。個人主義並不等於自私自利,個人主義只不過是以個人為中心安排自己的生活,比較注重個人的生活質量,只不過是人們對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重心不同的選擇罷了,談不上自私自利。

傳統價值觀總是要把生育責任、傳宗接代、家庭價值擺在首位,並不比個人主義更不自私。這些選擇自願不育的人只不過就是更多地關注個人生活質量的提高,以及個人對自己生命的享用而已,並不是自私。」

【來源:六層樓醫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83 字。

轉載請註明: 結婚生子後才知道這3個婚育真相就太晚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