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的孩子的情感難以捕捉,常常有情感障礙,家長們都不懂怎麼回事,孩子就突然大哭或者大笑不止,而且常常不分場合,這讓家長們感到十分困擾頭疼又無可奈何。情緒問題是個讓家長或孩子的照顧者十分頭疼的問題,如果可以解決掉,那將會讓家長和照顧者感到輕鬆很多,那麼下面我們來學習一下,一些應對這種情況的小建議吧。
原因:
首先,好好想想到底是為什麼?星孩很可能用最笨拙的方式去表達簡單的信息、需求,因為不懂表達而忍耐不適到極點才會用哭鬧來表達,可能表達害怕、厭惡、逃避、求關注、想要某種東西等等。
怎麼做?
1、想要東西
想喝水、想玩玩具等,但不會用語言或非語言,不會提要求,他就會通過哭鬧大笑的方式來替代“提要求”,一般以哭鬧居多。
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需要教會孩子正確的提要求方式,並滿足孩子的要求。
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時,我們暫時是沒有辦法滿足孩子,則可以選擇替代的方式來解決。
2、求關注
像很多孩子調皮搗蛋其實是為了博得家長的關注一樣,在精神方面得到的關懷、關注、表揚不足夠時,加上孩子不會正確的求關注、求表揚等溝通技巧,或者父母對孩子的誇獎比較吝嗇時,孩子容易通過哭鬧來一邊宣泄情緒一邊尋求關注。
尋求他人關注屬於比較常見的情況,包括很多高階小朋友也會出現類似狀況,通過大哭大笑或者各種調皮搗蛋的方式吸引別人的關注。
很多家長不太能接受這種行為,因為在通常情況下,孩子做得好,家長不會誇獎,但是孩子一旦做錯,那麼孩子就會受到批評教育。所以,當小朋友不能得到誇獎或關注時,會通過大哭或大笑的方式吸引關注。
一方面,是我們沒有教會孩子正確的尋求他人關注的方式。另一方面,家長沒有給予孩子正向的干預支持。
3、逃避或逃離
逃避或逃離,無論是特殊孩子還是普通孩子都常常會出現的動機意識,原因是孩子認為任務難度太大,或完成需要的時間太長;此時需要選取更具吸引力的強化物,當孩子不想完成某項任務時,他們也會選擇用哭鬧的方式達成逃避的目的。有些家長會經受不住孩子哭鬧行為,而放棄讓孩子完成任務,在不知不覺中強化了孩子用哭鬧來逃避的這一行為。適量降低任務的難度,或數量,或持續時間,同時提高孩子指令的聽從能力,引導孩子學會正確的表達要求的方式。
4、普通情緒問題
無論是我們老師還是家長,在可以觀察到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必要,在孩子情緒準備爆發的那一刻之前,我們就應該放緩孩子的壓力,滿足孩子的某種他喜歡的需求,或者讓他完成他能勝任的任務,讓他重新體會成就感,獲得自信心。和普通人一樣,每個小朋友都會或多或少出現情緒問題。可能是因為午睡沒有睡好,或者早上出門時走了一條和平時不同的路,還包括一些我們肉眼看不到的生理因素,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
這個時候,家長需要做的,就是預防。
孩子情緒來得很快,快到我們都不知道為什麼孩子突然這樣子,一時之間找不到原因,摸不着頭腦,那就當個“笨拙”的家長和老師吧,不用理他,讓他先發泄一下情緒,倘若久哭不止,帶他去一個新的環境,或許是原來的環境讓他不適,等他情緒有明顯平穩時,轉移其注意力,他就會慢慢平復情緒,然後找到類似功能的行為,來替代當前行為。
5.在外哭鬧
孩子在外面哭鬧,發脾氣,很尷尬,怎麼辦?如果孩子在室外發生情緒問題時,我們可以把孩子拉到一個相對安全的、人較少的地方,然後完成接下來的操作,穩定孩子的情緒。家長如果預料到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可以提前隨身攜帶一些輔助物品,例如孩子喜歡的玩具,或者準備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視頻等。等他發泄完了情緒,我們不能直接把這些輔助物品給他,我們可以在旁邊玩玩具,然後大聲描述這個玩具多麼好玩多麼有意思。等孩子安靜下來的一瞬間,馬上把玩具給他,並和他説:你現在很安靜,讓我們來玩一下。
6、找不到原因的情緒問題
如果我們找不到孩子出現某個行為的原因,可能是孩子的自我刺激。
例如,我們覺得癢,就會去撓,或者在和別人交談時會有轉筆或者抖腿等的習慣,其實這些動作對我們來説,都屬於自我刺激。如果孩子的這些自我刺激,我們可以隨時叫停,不會對生活產生重大影響,這樣的自我刺激並不是必須要改善。但是,如果不能隨時被叫停,我們需要找到替代性的行為來滿足孩子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