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看到大、七歲看到老,這些好的習慣,一定要“逼”孩子養成

直到現在,還有很多父母覺得:幼兒園不重要。每每聽到這些説辭,就會在內心“嘲笑”這些父母的無知。很想問問他們:既然幼兒園不好,為何還要送孩子去呢?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三歲看到大、七歲看到老,這些好的習慣,一定要“逼”孩子養成

想把一句老話分享給所有父母:三歲看到大,七歲看到老。

從字面就能知道,孩子小時候的樣子,藏着他未來長大的樣子。不要覺得孩子年齡小,他們就可以肆意妄為,也不要覺得他們長大後,就能改掉那些不好的習慣,成為父母期望中的樣子。

所謂“有舍才有得”,小的時候父母沒有用心教育,孩子長大後,怎麼可能成為優秀的人呢?所有人的成長,都是從懵懂混亂開始的。只有走過那些彎路,吃過那些苦頭,才能真正想要成為的人。

三歲看到大、七歲看到老,這些好的習慣,一定要“逼”孩子養成

三歲,很多孩子離開父母,開始踏上他們人生的第一次征程。雖説幼兒園不用考試,不用學習過多的知識,但是對孩子來説,也是一次不一樣的體驗。幼兒園的生活,會是他們人生旅程中,最重要的一次歷練。

毫不誇張地説:孩子的很多好習慣,其實就是從幼兒園開始養成的。每個幼兒園都有自己的辦學宗旨和理念,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它們的中心思想,都是想讓孩子養成更好的習慣。

想告訴父母的是:孩子越小,他們越容易養成好習慣。因為現階段,孩子的模仿能力最強,再加上他本來就是一張白紙,更容易畫上想要的色彩。若是父母能和幼兒園老師聯手,一起注重孩子的習慣養成,相信他們會蜕變的更完美。

三歲看到大、七歲看到老,這些好的習慣,一定要“逼”孩子養成
這些好習慣,一定要“逼”孩子養成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要説排在第一位的好習慣,那一定是獨立。若是再具體一些,那就是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去完成,而不是依賴父母,或者他人。很多父母出於擔憂的心理,凡事都喜歡幫助孩子去做,這種想法和做法是不對的。

試想一下:所有的事情都替孩子代辦,那他們到底學會了什麼?即便是將來長大,真的有能力去做這些事情,也會因為沒有經驗,而略顯生疏。所以説,不同的年齡段,要讓孩子做不同的事情,慢慢鍛鍊他們。

三歲看到大、七歲看到老,這些好的習慣,一定要“逼”孩子養成

2、凡事及早準備,不要拖拉

一定要讓孩子做個有規劃的人,不要做那種“臨陣磨槍”的人。真正成功的人,都是那些提前做準備的人,所以也要讓孩子養成這個習慣。只要早早做好準備,即便中途遇到突發狀況,也有精力和時間去應對。

可若凡事都等到最後關頭才去做,那不僅特別慌忙,而且事情一定完成的不好。時間久了,孩子還容易養成拖延症,每一次都用“時間還早”來説服自己。試想一下:從小就拖拉的孩子,長大後會有多可怕?

三歲看到大、七歲看到老,這些好的習慣,一定要“逼”孩子養成

3、分擔家務,培養責任感

孩子到底要不要做家務呢?其實父母有不同的聲音:有人贊成,自然就有人反對。而反對的理由讓人哭笑不得,居然是覺得孩子小,擔心他們做不好,父母還得跟着再去收拾一遍,浪費兩個人的時間、精力。

可是父母忘了:從小就做家務的孩子,他們不僅懂得感恩,早早就知道父母的辛苦,而且還會更有責任感。作為家庭的一員,做家務是孩子的義務,他理應把屬於自己的那一部分,做到最好。

三歲看到大、七歲看到老,這些好的習慣,一定要“逼”孩子養成

4、懂禮貌,並且樂於助人

老話説:伸手不打笑臉人。只要微笑永遠掛在嘴邊,做個懂禮貌和樂於助人的人,相信任何時候都不會落單。禮貌,真的是刻在骨子裏的教養,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是特別的加分項。

從小開始,就要培養孩子懂禮貌,要會説基本的禮貌用語。除此外,還要學會認真的聆聽,不隨意打斷別人的談話。因為尊重是相互的,只有懂得尊重別人,才能換取同樣的尊重。

三歲看到大、七歲看到老,這些好的習慣,一定要“逼”孩子養成

送給父母的温馨小建議:

想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確實會有一些難度。不過父母只需要遵循兩個原則:制定規矩和執行規則。很多時候,父母是孩子的監督人,需要在背後輕推着他們前進,尤其是沒有養成良好的是非觀念之前。

制定規則,一定要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要結合孩子的現狀。所有的好習慣,都是慢慢養成的,千萬不要太着急。每一步,都要走得很穩妥,這樣養成的習慣才能更穩妥和紮實。

三歲看到大、七歲看到老,這些好的習慣,一定要“逼”孩子養成

寫在最後:聰明的父母,從來不去約束和限制孩子的生活,更不會要求他們做事。早一些“狠下心”來,孩子反而越能變得優秀,因為他們學到的東西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64 字。

轉載請註明: 三歲看到大、七歲看到老,這些好的習慣,一定要“逼”孩子養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