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種中藥泡水喝,祛濕又健脾,但還是要看自己適不適合用
如果是對於食療養生有過一定了解的朋友,肯定都知道“濕氣”是怎麼一回事。的確,現在人們對於濕提及的是越來越頻繁了,在日常的養生保健中,也少不了祛濕這一個步驟。那麼我們體內的濕氣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呢?
中醫認為,濕氣的產生主要有兩個途徑。首先便是外感之濕。如果我們長期都生活在濕氣比較重的地區,或者是由於氣候的原因,空氣中的水濕含量很大,那麼濕氣就很容易侵犯到我們的身體中來,從而成為一種致病的因素。而另外一種途徑,也就是內生的濕氣了。在我們身體內,脾有着運化水谷的作用,我們每天都會不斷攝入水分以及食物,而如果脾運化功能受到了影響,不能正常的運化水液,那麼水濕就會停聚在身體裏面,影響脾胃甚至是其它臟腑的生理功能,也就成為了一種病因。
但其實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濕氣,如果身體濕氣比較重的話,至少有下面這些指徵:常常腹瀉,或者腸胃不適;感覺身體易疲勞、頭暈,睡眠較多;舌胖大有齒痕,苔白膩等等。這些便是比較標準的濕盛的一些表現,所以大家也可以用來對照,判斷自己是不是“濕重”了。
講完濕氣的成因和表現後,現在給大家説幾個可以祛濕的中藥,受濕氣困擾的朋友平時也就可以用來泡水喝,幫助去除濕氣:
1.薏苡仁
薏苡仁既可以用來烹飪食用,同時它也是一味很常用的中藥。薏苡仁甘淡,能入脾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的功效。它既可以通過利水滲濕去除體內的濕氣,同時還可以補益脾氣,使脾的功能恢復正常,濕氣自然也就消除了。
2.茯苓
同薏苡仁一樣,茯苓也具有很好的利水滲濕、健脾的作用。且它本身沒有什麼特別的味道,所以不管是煲湯還是泡水喝,茯苓也都是祛濕的一個好選擇。
3.白朮
在健脾方面,白朮也是不能忽視的一味中藥。白朮甘苦,入脾胃經,作為一個補益的中藥,它最重要的功效便是健脾益氣,同時還能燥濕利水。通過補脾健脾,調動身體整體的樞紐,從而更好的去除濕氣。在中醫的範疇中,還有許多的藥物可以用來祛濕,也可以完美融入我們的日常食療養生。關鍵就在於大家要辨清自己是不是真的屬於濕氣困阻的類型,否則就屬於“藥不對症”,既不能收穫良好效果,反而還會有其他的危險。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無常,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