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暴飲暴食還是隻有85斤,佟麗婭是甲亢嗎?
曾經有不少女藝人喜歡在鏡頭前與觀眾分享美食,或明或暗地“賣”一波吃貨人設;
不過隨着這屆羣眾愈發不好忽悠,越來越沒幾個人相信那些光鮮亮麗的女明星真的會把面前的食物吃下去惹…
不過娛樂圈流行的人設也一直在根據觀眾的喜好而變化的~
就像五年前為了證明自己把曬的美食“吃得光溜溜”的舒淇,還會表情誇張的對着鏡頭吃蛋糕;
隨着“吃貨”人設不再吃香,現在的她也開始向鏡頭展示自己怎樣“管住嘴、邁開腿”來保持纖瘦的身材惹~
但是,娛樂圈貌似真的有那麼一羣天生吃不胖的藝人。
比如最胖時期體重僅85斤的佟麗婭;
雖説現在的觀眾已經不再相信女明星吃不胖了,但佟麗婭真的是那類很難“長肉”的女明星。
難不成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怎麼吃也吃不胖的羣體?
1967年,美國某監獄的囚犯曾參與過這麼一項實驗:在某個時間階段內“胡吃海喝”增肥,用以觀察體重升高時人體激素的變化;
有趣的事情發生了:在被觀察的人員中,有個別犯人怎麼吃也達不到增重目標。
這次的觀察實驗得出一個在很長時間內都相當有爭議的結論:世界上有那麼一個羣體,真的怎麼吃也吃不胖。
BBC的Horizon節目為了證明這個結論,曾經做過這麼一期觀察節目:尋找到了十名“吃不胖”的男女嘉賓;
這十個人每日會攝入自體所需兩倍熱量的食物,同時控制運動量,節目組會在這個過程中監測他們體重、體脂率等變化。
真的有“吃不胖”的羣體存在嗎?
從某個角度來説,這種觀點並不正確。
所有參與觀察實驗的嘉賓都或多或少出現的體重上漲的情況;
但是,比起常人來説,他們發胖的速度和程度相對不那麼明顯。
△在加大熱量攝入的三週後,女嘉賓的腹部雖然堆積了一定的脂肪,但腰肢還是很纖細。
但在觀察結束時,所有參與節目的嘉賓的體重,雖説都出現了或多或少的上漲,但沒有一個人臨牀超重。
甚至參與節目的Martin,在每日提高兩倍熱量攝入、不進行任何健身運動的情況下,沒增重多少不説,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新增肌肉量,而不是脂肪…
與此同時,Martin自體的基礎代謝力也跟着猛增(肌肉組織的代謝率比脂肪和骨骼都要高)。
從某種角度來看,在加大熱量攝入後,Martin的身體相應自動做出調節去增加消耗,從而大大減少了脂肪堆積的可能性。
簡直沒有天理!
都是長肉,憑啥勞資發胖,但卻有人“增肌?!
最令羊心情複雜的是:實驗結束一個月後,在不運動或節食的情況下,所有嘉賓在節目中增加的脂肪量就差不多在不知不覺中減掉了…
也就是説,這個羣體非但很難發胖,他們瘦身的速度還比常人更快,從不需要刻意減肥。
雖然這些參加節目的嘉賓在增重和減重時的表現和幅度有些差異,但在某些細節處還是有相似點的。
比如説:他們在看到滿桌美食時的反應是“噁心”、“倒胃口”、“太可怕了”,而沒怎麼有享受美食的欣喜;
△要是羊在場,絕對會迫不及待地放開肚皮大吃一場…
甚至某些參與觀察嘉賓,在攝入超標的熱量後,甚至會有明顯的不適感,甚至會忍不住把吃進體內的食物嘔吐出來。
他們的機體彷彿有自然的防禦機制,提供比常人更明顯的飽脹感,從而阻止身體攝入更多熱量。
換句話説,這類“瘦子”天生對吃吃喝喝就沒有過多的慾望,可以自然而然的抵制美食的誘惑。
△有些人在沒有飢餓感的情況下,對美食不會產生過多欲望;但大多數人和羊一樣——哪怕吃飽了,也可以再多吃兩口。
相關專家在其中找到了某個共通性——在非飢餓狀態還會繼續進食的羣體,擁有FTO基因變體的幾率很高。
擁有FTO基因變體的羣體,他們大腦對於面前美食無法有效傳達“我已經很飽了”的反饋,因此平均體重要高於其他人。
咳咳咳,其實這類天生很難發胖的人羣,也許是是漫長的人類發展史中倖存者後代。
脂肪貌似有些被“污名”化了,很多小可愛恨不得除之而後快。
其實它對於哺乳動物來説,是一種特別必需的物質。
我們的脂肪組織裏包含着億萬個脂肪細胞,其中包含着油滴。
當身體飢餓時,這些油滴可以被機體“燃燒”,釋放能量,用以維持我們的正常活動。
我們可以把脂肪看作是機體內置的“應急乾糧”。
同學們應該知道棕熊是有冬眠的習性吼:每年進入秋季後,棕熊的食量就會迅速增加(給自己堆積脂肪),等到食物匱乏的冬季來臨時,進入漫長的冬眠(不吃不喝),
在熊冬眠時,它維持生命活動的能量主要來源就是體內儲存的脂肪。
從某個角度來説,體內脂肪的含量越高,在不進食的情況下維持機體活動的時間就越長。
於漫長人類歷史裏,有某些物質極端匱乏的階段,在豐年和災年的交替中,脂肪就是人體最有效的能量儲藏系統——豐收的年景增加更多的體重,從而“以備不時之需”。
簡而言之,脂肪層豐厚的羣體在人類發展史中更容易生存下來,同時把基因傳給後代。
從這個角度看,我們之所以發胖,只不過遵循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罷了。
其實一個人是否天生就更容易超重,原因是多方面的。
當我們還是胎兒的時候,我們出生後是否容易發胖就已經有預示了。
比如説,母親如若超重或是孕期營養過剩,甚至是環境污染,都有不小的比例導致後代容易超重。
同時,如果人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體重超標,那日後減肥的難度會增大。
一般來説,當我們過了青春期之後,身體的脂肪細胞趨於定值,也就是説此時的肥胖是脂肪細胞體積變大,而不是數量增多。
但這並不是絕對的。
事實上,脂肪細胞並不能無限制的增大,在攝入量極端超標的情況下,我們的機體會產出新的脂肪細胞來承載,而它們不會因日後的減重而消失(除非吸脂)…
也就是説,那些過度肥胖的人羣,他們的脂肪細胞的個數可能就比常人更多,因此他們在減重時會更加困難,同時也更容易復胖…
那些仗着正處生長髮育期間就肆無忌憚“胡吃海喝”的兒童或青少年更需要注意:如果在這個時期過度肥胖,也會生成更多的脂肪細胞,讓這類羣體在長大成人後也會更有超重的可能性。
令人“幾家歡喜幾家愁”的是,我們的機體對於體重是有記憶的。
簡單來説:如果長時間保持在某一個體重水平上,我們的大腦就會下意識的認為這個體重才是“正確的”。
也就是説,一個長期超重的人如果想要減肥,哪怕每日攝入了可以滿足機體需求的熱量,他們的大腦也會釋放飢餓的信號,努力將身體“拉”高至原來的體重…
正因為如此,每一個減肥的小可愛,基本上都會需要抵禦持續性的、或多或少的飢餓感。
但與此同時,如果我們將體重長時間控制在一個健康的區間內,我們發胖的可能性也會降低。
説句有些殘酷的“廢話”——
控制體重的最佳途徑是什麼?
打從一開始就不要超重…
雖説參與觀察實驗的志願者有男有女,但節目組在某些細節處貌似更聚焦在女性身上:
“對於(參與觀察實驗的)女性而言,四周後衣服的尺碼要增大兩碼”——現場的男性,貌似對他們衣服尺碼的變化沒那麼介意…
相比於女性,男性羣體對於體重的焦慮程度要小的多,所承擔的輿論壓力也更少些。
羊突然想到節目開頭,一個女孩子向鏡頭展現她的小肚子,然後用誇張的語調説:
“好惡心哦。”
△雖然有小肚子,但她的體重在健康範圍內。
她的身體“噁心”嗎?
羊反而覺得有些可愛——我們大多數人在吸腹和放鬆時都會有這樣的“反差萌”。
很多小可愛對於減重的追求,並不是立足於臨牀超重,而是基於顏值考慮。
纖細消瘦的身材在當今被過度鼓吹了,其實這不過是物質豐富時期另一種審美焦慮。
就像在全民無法吃飽穿暖的時期,審美也許更偏好圓潤的身材。無論是在中國還是西方的發展歷史中,都曾有過以胖為美的時期。
羊突然想到了章小蕙的某個觀點——女人要胖一點才好看。
無論時尚如何變遷,章小蕙也從不是“紙片人”,一直保持着微胖的身材,哪怕人至中年,也如一顆鮮嫩多汁的水蜜桃。
章小蕙這般絲毫不受外界審美趨勢影響的模樣,反而讓她傳達出一種穩定、舒適的温柔力量,更加活色生香。
這種對時尚潮流的無視、對審美焦慮的清醒認知,其實更帥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