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長大後為何疏遠媽媽?多半是這三種經歷,媽媽自己是“推手”
都説孩子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是媽媽是經過十月懷胎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可以説母親冒着生命危險千辛萬苦生下的寶寶,跟媽媽一定是最親近的。
然而在現實中有些情況卻是相反的,經常能看到這類現象:一些孩子越長大就會跟媽媽關係越疏遠,究竟是因為什麼呢?
不省心的大女兒和很乖巧的小女兒,寶媽傾注了不同的愛,卻還是傷了娃
閨蜜小雯有兩個孩子都是女孩,不過大女兒的性格就和小男生一樣,淘氣得很,讓人很是不省心;小女兒則乖巧很多,讓人很是放心,也十分可愛。
不得已,小雯只好在愛闖禍的大女兒身上,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但是小雯並沒有因此就抱怨孩子,反而依舊對大女兒很有耐心,大女兒雖然淘氣,但是也很明事理,認識到媽媽的不容易,也正是如此,才跟小雯關係十分密切。
可漸漸地,小雯的大女兒發現,媽媽帶着她和妹妹逛街去的時候,只給妹妹買玩具,買好看的衣服,幾乎對妹妹有求必應,但是對她的要求,卻總是推脱,總是説要她讓着妹妹。
每每問媽媽原因,給出的答案都是“她是老大”,這讓雯雯的大女兒很是不舒服,一開始,她還想着自己是老大,應該聽媽媽的話,謙讓妹妹,但是有一次偷聽到了媽媽對姥姥説的話,讓小雯的大女兒不再這樣想了!
小雯説大女兒太鬧騰,太不好管,讓自己操碎了心,但是現在她也懂事了,但是小女兒還太小,正需要人照顧,等大女兒再大一點,應該會懂自己吧!這段話讓大女兒很是傷心,認為媽媽其實並不愛她,一心只在她妹妹身上,從此與媽媽產生了隔閡。
誠然小雯對兩個女兒的愛是一樣的,但是因為沒有做到一碗水端平,讓小雯和大女兒的距離越來越遠,這種隨着時間流逝而越來越大的親情裂痕,如果媽媽沒有意識到問題所在,是難以彌補的!
除了家有倆娃一碗水端不平,會讓孩子寒心疏遠,生活中還能看到很多的原因,導致孩子和媽媽的距離越來越遠。
孩子長大後為何疏遠媽媽?多半是這三種經歷,媽媽自己是“推手”?
許多帶娃的母親都有相似的煩惱,那就是越來越看不懂孩子,孩子有什麼心事不會再跟自己分享了,其實有的時候不要總是覺得孩子變了,很有可能是自己一手促成的!
第一點:與媽媽長期分離
這種情況在留守兒童羣體中很是常見,父母為了養家餬口,被迫遠離孩子,甚至一年也回不了幾次家,和孩子相處的時間也少,長時間不見面,即使再有很濃厚的親情,也抵不過時間的沖刷,與媽媽長期分離的孩子,與媽媽的感情也會逐漸疏遠。
第二點:經常被媽媽責罵
經常遭媽媽打罵的孩子,即使和媽媽以前關係再好,也會隨着媽媽的不斷責罵而逐漸遠離甚至憎恨媽媽,而在孩子心中,一旦媽媽愛責罵甚至毆打自己的觀念形成,便很難再消除,甚至因為這個和媽媽產生永久的隔閡!
第三點:對孩子十分冷漠
一些媽媽對於孩子的情況,持有漠不關心的態度,認為生了孩子,對他就已經仁至義盡了,只要管温飽就可以了,對於孩子的情感需求完全忽視,甚至到了一種很冷漠的態度,久而久之,孩子便不會再跟媽媽袒露心聲,甚至對媽媽封閉自己,這樣也會造成孩子與媽媽的關係越來越差,距離越來越遠!
親情是這世上最寶貴的感情,避免孩子與媽媽疏遠,這些技巧畫重點
其實仔細留意生活,多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便能明白:孩子從心裏疏遠自己,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正是來自於自己。很多時候打着為孩子好的旗號敲打、謾罵,才是真正的親情殺手,為了避免將來和孩子不親近,寶媽要做好這兩件事。
尊重孩子,給孩子適當空間。媽媽想要不與孩子疏遠,首先就要尊重孩子,給孩子成長空間,關心孩子但不過分干涉孩子的生活,更不能將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孩子。
這樣的環境下,孩子感受到了媽媽的尊重和關愛,自然不會和媽媽關係太差!
與孩子保持良好溝通。在孩子遇到問題或者難以解決的事情時,家長要好好地和孩子溝通,避免矛盾升級,影響親子關係。
減少對孩子的指責,堅決不能動手打孩子,要多和孩子溝通,傾聽孩子的想法,理性分析,沒準難事也就能變成易事,既不影響親子關係,也能很好解決問題!
每個媽媽生出孩子來都是很不容易的,因此更要呵護孩子,少打罵少指責,不冷漠多溝通多陪伴,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媽媽最貼心的“小棉襖”!
留言板話題:你家孩子,是不是和你越來越疏遠了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