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媽
我們都知道聰明的父母往往生出聰明的孩子,但是後天的養育同樣至關重要,智力是伴隨着大腦的活動發展起來的。我們會從飲食、教育上對孩子進行投資,希望提高孩子的智商。
但是,有一點,我們卻忽視了,
就是帶孩子的人選問題
。
孩子被誰帶大智商不同!
現在帶孩子的主要人員往往是媽媽,輔助的人是奶奶或者姥姥,亦或是保姆,都是女性帶娃,男性帶娃的少之又少。
雖説母親的情緒影響孩子的智商,
母愛能使孩子產生明顯的神經效應,變得聰明,尤其是7歲前的母愛對孩子智力產生的積極影響最為重要,
但是爸爸對孩子智力的影響卻不容忽視!
美國耶魯大學進行了為期12年的跟蹤研究發現,
從小主要由父親帶大的孩子智商高,特別聰明,精力旺盛,擅長交際,學習成績好。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丹尼爾·尼特里博士也做過類似調查,他調查了11000多名出生於1958年的英國人,結果發現:
那些經常與父親在一起的孩子擁有更高的智商,在社會中也更有發展前景,而這種影響甚至能持續到孩子42歲。
這應該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因為爸爸帶孩子有天然性別優勢。
爸爸帶娃的明顯優勢
1、爸爸更關注重要事項
媽媽比較細心,更關注孩子的吃喝拉撒、衞生習慣、內務整理、身體狀況、學習心態,事無鉅細、瑣瑣碎碎。孩子小時候很享受媽媽的無微不至的愛,長大了就嫌棄媽媽的嘮叨,希望媽媽能退後一步。
《愛,從瞭解開始》中提到,爸爸更關注重大事項!
爸爸比較粗放,不會關注細枝末節,關注更多的是孩子的身體素質、關鍵品質、考什麼學校等等,也更喜歡讓孩子獨立做一些事,在孩子的人生節點起到關鍵作用。
要買學區房還是讓孩子就近上學,都需要爸爸拍板拿主意。當孩子不高興的時候,爸爸一拍肩膀,喊一聲小夥子,比媽媽安慰半天都管用。
2、爸爸愛運動,更具冒險精神
媽媽普遍偏文靜一些,不太愛運動。喜歡待在家裏,陪着孩子讀書、玩玩具、做手工,主要進行一些安靜的活動。媽媽比較注重安全,只要感覺有些安全隱患,就會制止孩子的行動,限制孩子的冒險行為。
爸爸則相反,喜歡運動、喜歡冒險、喜歡動手操作。一般男孩子6歲以後就特別喜歡和爸爸玩,因為爸爸可以帶他們做刺激的事情。
神經病學研究發現,運動能夠改變大腦中控制執行功能區域的神經元,這些神經元影響人調節自身行為、集中注意力、組織和實現目標的能力。運動可以改善大腦執行功能,提升思維能力。
3、爸爸更擅長思維遊戲
媽媽很關注孩子的學習,但一般會讓孩子通過讀書的方式獲取知識,以灌輸方式為主,很少想辦法讓孩子去理解。
看到一個視頻,一個媽媽教孩子數數,就是指着一個數字問孩子是幾,孩子不明所以,只是機械地從1數到10,這説明孩子不理解,平時接受的教育就是從1-10,當作順口溜來記憶,而不能做到數形對應。
而爸爸更擅長對孩子進行思維訓練,讓孩子知其所以然,教孩子知識會從根源上解決問題,比如教孩子認識數字,會通過畫圖、數物品、認識數字的樣子等多種方式來進行。
哈佛大學研究顯示:父親陪伴孩子時間越長,孩子在數學方面和思維能力方面的能力就越強。
爸爸還特別玩思維遊戲,比如隨手畫一個迷宮,讓孩子在走迷宮到達目的地的路上,避開一些事物或者特意找到某些事物。繞來繞去的,非常考驗觀察力和專注力。
媽媽要放手讓爸爸多帶娃
現在很少有爸爸帶孩子,是因為爸爸工作比較忙,還有的在外地工作,確實顧不上孩子。在這個社會上,根深蒂固的性別歧視,也讓女性犧牲自己的事業,花更多時間帶孩子。
還有一個原因是,爸爸帶孩子讓媽媽不放心,都説爸爸帶娃活着就好,爸爸們確實太粗放了。
爸爸陪孩子睡覺,他自己先睡着,而且自己蓋得很好,孩子卻沒有被子。
爸爸帶孩子,自己忙着看手機、看體育節目,孩子顯得很多餘。
爸爸帶孩子,讓孩子渾身沾滿泥巴,也不制止,衣服反正不用爸爸洗。
諸如此類,其實這都是因為爸爸不習慣帶孩子,沒有體驗到帶孩子的快樂,只是臨時客串,角色轉換太慢,手生。堅持讓爸爸帶孩子,他也會帶得很好,網上也有不少奶爸分享自己的帶娃經歷,比媽媽帶得還好。
如果家裏是媽媽帶孩子為主,一定要留一些時間給爸爸,指派一些特定的任務。比如讓爸爸帶孩子去運動,帶孩子玩智力遊戲,帶孩子做一些機械手工。爸爸做擅長的事情,做得開心,孩子還能培養得很好。
《父性》中提到:
“父親的缺失,是家庭的不幸、是妻子的憂愁、是孩子的悲傷,也是社會的抑鬱。”
所以,一定要讓爸爸參與帶娃工作,爸爸媽媽一起帶孩子,孩子更出色。
結語
總結來説,爸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能提高孩子智商外,還能讓孩子變得更堅強、更自信,同時減輕媽媽的壓力,緩解焦慮,使親子關係更和諧。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台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