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理教育,奶爸不能缺席

如果説媽媽是寶寶獲取安全感和糧食的最初來源,那麼爸爸就是孩子心理生理健康發育的主要影響力量。

媽媽和孩子之間的情感是最為穩固的,無論是胎兒時期的母子連心,還是出生之後的日夜照顧,這些都是媽媽與孩子最為親密關係的基礎。

孩子的心理教育,奶爸不能缺席

那麼爸爸呢?其實一個幸福的家庭是需要爸爸和媽媽迥然不同的養育風格,才能對孩子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在一個家庭中,爸爸的全心參與對孩子來説能夠擁有正常性別角色發展的影響。比如説,在生活中會,男孩子會觀察和模仿爸爸的語言方式和行為,慢慢地男孩以後會顯得更有男子氣魄。而女孩子以爸爸為良好男性榜樣時,也能很好的明確分辨男女之間的差異,非常有利於培養女孩的女性氣質。孩子對於健康性別的認識,很大程度是來源於爸爸和媽媽的對比襯托下。

當然了,媽媽能夠為孩子做的事情爸爸也可以做,奶爸可以照顧孩子、給孩子餵飯洗澡、哄孩子睡覺、陪孩子講睡前故事等。爸爸可以通過用自己的愛心和耐心全心全意地為孩子付出,給讓孩子感受到愛的温暖和幸福。

孩子的心理教育,奶爸不能缺席

很多爸爸比較大男人主義,覺得照顧孩子是媽媽的責任,自己只需要賺錢就可以了,無須花費時間和精力在孩子身上,所謂分工合作嘛,就是‘各司其職’。

孩子的心理教育,奶爸不能缺席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82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的心理教育,奶爸不能缺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