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跟我聊起她家3歲的女兒在幼兒園中的表現,其中最困擾她的是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小便,所以剛入園時經常尿在褲子上。
説過幾遍後,尿褲子的情況少了,但還是不願意在幼兒園排便,每次都是到家了才拉,有時候憋不住了就會拉到褲子上,不甚其擾。
後來我跟幾個在幼兒園工作的同學聚會時説起這事,她們表示大部分的家長都會有這種困擾,可以説10個裏面有8個。
也就是説憋尿和憋便其實是很普遍的“幼兒園現象”,而其背後的原因並不簡單。
寧願發糞塗牆,也要憋便的原因一位幼兒園老師向我分享了一件因憋便而引發”發糞塗牆“的事例。
她們幼兒園的小朋友午休主要是保育員負責,那天下午是她主班,當午休結束後,她來到班級中,總感覺有一股臭味。當下她認為可能是寢室離盥洗室很近的原因,也沒多想。開始和保育員一起讓小朋友們起牀。
這時,保育員就發現牆壁上多了幾處印子,詢問孩子無果後,保育員就靠近牆上污漬處聞了聞,才發覺是乾透的糞便。
隨後檢查了睡在那面牆附近的幾個孩子,終於找到了源頭,是小A。
因為小A不想在幼兒園裏排便,所以當老師問的時候就沒去,可是憋不住了拉在了褲子裏,又怕被發現,就把糞便塗在了牆上。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孩子寧願發糞塗牆,也不願意在幼兒園中排便呢?當時小A説的是不想蹲,因為家裏是坐(馬桶)的。
其實一般當發現孩子從來不在幼兒園排便時,大多都會歸因於孩子自身的生物鐘或者對環境的不適應所致。
其實真實原因還不止於此。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F.海德在《人際關係心理》中提出的歸因理論:
人有兩種強烈的動機,一是形成對周圍環境一貫性理解的需要,二是控制環境的需要。
簡單來説就是一個人行為背後的原因主要有兩種,即歸因可分為兩類: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內部原因指的是存在於行為者本身的因素,比如情緒等,外部原因指的是行為者周圍環境中的因素。
而孩子不願在幼兒園中排便的原因也同樣包括了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1.內部秩序敏感期作祟
平時在家裏的時候,你是否發現有時孩子會突然無理由地發脾氣?
其實他們並不是無理取鬧,而是在某一個生活環節上出現了順序的錯亂,比如往常都是媽媽關燈, 但是今天變成了爸爸關燈等。
心理學上認為1-4歲的孩子處於秩序敏感期。在這個階段中,孩子對秩序有着自己的標準,一旦有些許改變,他們就會崩潰,安全感頓失。
而入園後環境的改變,導致他們的內在秩序被打破,所以會寧可憋便,也不在自己認為不安全的地方(幼兒園)排便。
2.內在羞恥心作祟
3-4歲的孩子已有強烈的自尊心和羞恥感,他們知道屎尿屁屬於個人隱私。並且平時在家時都是家人幫他們擦屁股。去了幼兒園之後換成了保育員和老師,就會覺得陌生。
同時,現在家長也會教育孩子,不能讓除了爸爸媽媽以外的人碰自己的隱私部位。
因此,為了避免他人接觸到自己的隱私部位,有些孩子會寧願選擇憋便的方式。
此外,這時的孩子還會經常將屎尿屁掛在嘴邊,有時會出現一羣孩子嘲笑正在上廁所的孩子的情景,久而久之就更不願意上廁所了。
3.因外部環境改變導致心理壓力
兒童心理學家表示:孩子出現尿褲子、憋大便,可能是環境改變造成的問題。
在進入到幼兒園新環境時,孩子的內心安全感尚未得到建立,他們只能用盡全力來應對新環境中的挑戰,從而忽略了身體的信號,等回到熟悉的家中才意識到自己要大便。
因此,孩子往往會拉在褲子裏或到家了才意識到要排便。
當然有時也會因為環境中的人的行為讓孩子心理壓力驟增,導致憋便。例如在他們排便時,有人對其排便表示嫌棄和厭惡,他們就會很敏感地捕捉到這種情緒,覺得排便是一件不被喜歡的事情。
4.外部廁所設施的不適應
有些幼兒園的廁所是半開放式的一排蹲廁,一般集體廁所的味道還比較大,而現在家庭中基本都是坐式馬桶,所以孩子會出現不適應的情況。
並且他們的腿部力量支撐和平衡能力也還沒發展到位,沒一會就容易腿麻,甚至摔倒。
之前我一個朋友的孩子就是如此,寧願尿在身上,也不願意去上集體廁所,一怕摔,二覺得臭。
那面對這些情況,家長是旁觀等待孩子自己成長,還是及時干涉呢?
憋便的危害當然是及時干涉,因為孩子憋便不是一件好事。
兒科專家李瑛主任曾表示孩子憋大便對他們的身體而言是有很大危害的。
知乎中也有肛腸科外科醫生詳細講述了憋便的危害:
首先就是導致便秘。
當憋便成為了習慣,使大便不能及時排出,水分就會被腸道反覆吸收,導致大便更加乾結難排,還容易便秘。
其次是導致腸道惡變因素的增加。
憋便會讓大便中的毒素就會在體內積累,一旦時間過長,其中的有害物質就會被腸道吸收,導致出現精神委靡不振、頭暈乏力、食慾減退等症狀,嚴重的還會會引發腸道惡變。
此外,還容易引發昏厥。因為長期的憋便,會讓積存在腸道的糞便會隨着水分被不斷吸收而變得乾硬,導致排便費力。
如果孩子不幸患有心血管疾病就很危險。因為突然增加的腹壓和交感神經興奮可能會導致心源性暈厥。
當然並不是孩子一憋便,就會產生這些危害,只是家長要避免孩子憋便成習慣。
避免孩子習慣性憋便,可以試試這些方法一旦發現孩子在幼兒園中有習慣性憋便的問題,家長可以先和教師溝通,充分了解孩子憋便的原因。
如果是孩子不會穿脱褲子、無法自主如廁,可以讓老師適時給予孩子關注和照料。
當然,家長也要承擔起自己的教育責任,平時也要在家中培養孩子自主如廁,包括學會自己擦屁股,穿脱褲子等。
同時也可以養成孩子定時排便的好習慣,例如在早飯後排便等,並固定時間點,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到了時間就想排便。
而針對幼兒園中的蹲廁,家長平時在家中要注重幫助孩子增強腿部力量,發展他們的平衡能力。比如可以和孩子玩蛙跳、走獨木橋的遊戲等。
這些鍛鍊下肢的遊戲對孩子習慣幼兒園中的蹲便器是很有幫助的。
此外,還應該幫孩子做好心理準備。比如可以藉助一些繪本《是誰嗯嗯在我頭上》《我們的身體》《超級便便書》等。
幫助孩子正視排便,知道排便並不是什麼十惡不赦的行為,只是人體正常的生理行為。就像每個人都要吃飯、喝水、睡覺一樣,所有人都需要排便。
千萬不要給孩子額外的壓力,也不要小題大做,覺得孩子膽子太小,連大便都不敢説,甚至上升到性格攻擊。
即便孩子真的拉在了褲子裏,也不要急着去指責他們,更不要當眾簡單粗暴地處理。
因為這些都只會加重孩子排便的心理壓力,讓他們更加害怕排便。相反地應該告訴他們:如果不小心拉在褲子裏也沒關係,因為你還小,有時候可能會控制不好大便,我們只要換條幹淨的褲子就可以了。
作為父母,包容孩子所有的樣子,接納他們的一切,才能讓孩子用“放鬆”的心態來控制自己的大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