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知與識(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週末的時候瑤瑤媽媽帶孩子去逛街,路過一家兒童服裝店的時候瑤瑤看到一件特別喜歡的衣服。她想讓媽媽幫她買這件衣服,但是來之前媽媽已經和瑤瑤商量過了,今天只能買一件,剛剛逛街的時候她已經買過了,所以媽媽拒絕瑤瑤。看出了今天媽媽是不會給瑤瑤買衣服了,瑤瑤很傷心,站在店門口馬上就要哭泣了。這時候店員出來,剛剛想和瑤瑤打招呼,瑤瑤的情緒就到了極點崩潰的哭出來了。瑤瑤哭的一發不可收拾,這讓媽媽很生氣,拉着瑤瑤就走了。
這種情況在生活中很是常見,面對自己喜歡的事物,孩子想要擁有但是不能被及時滿足的時候,有些孩子的情緒會無法控制。遇到這種情況,每個家長的處理方式不一樣,因此呈現出的效果就有不同。
一、“粗暴,簡單”的方式,往往適得其反。
1.為了不讓孩子哭馬上滿足孩子
有些家長覺得孩子在馬路上哭泣特別丟人,他們想馬上擺脱這個困境,所以就選擇給孩子買了他們想要的東西。但是正是因為這樣的行為使得孩子意識到原來家長是怕他們哭,他們抓住了家長的弱點,所以每次都選擇一種方式去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2.當眾打罵孩子
有些家長看到孩子這樣無理取鬧的哭泣特別生氣。大庭廣眾之下就打罵孩子説孩子不懂事。這樣的處理方式也許能讓孩子短暫的停止自己哭泣的行為,但是孩子內心還是仍然無法得到滿足。而且甚至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這種方式也是適得其反的。
3.自己默默走開了
有的家長面對這樣的情況他們知道在這時候如果滿足孩子,那麼一定會給孩子養成不良的習慣打罵孩子也不是一種正確的教育方式,所以她們會選擇離開這個環境。但是有些家長在離開這個環境的時候,沒有辦法把孩子也帶離現場。這就會使孩子內心產生一種自己被拋棄的感覺。這種行為的出現會給孩子造成創傷。短期內還會讓孩子產生不安全感,如果沒有及時補救,將會形成長期的安全感問題。
孩子不可愛的時候,其實是需要家長去理解和包容的。這個時候孩子情緒波動很大,需要父母的關愛。
二、你需要用同理心去讀懂孩子的行為
1.孩子想要陪伴
之前去一個朋友家做客,遇到了一個孩子,在家中他特別調皮搗亂,吃飯之後就把客廳裏的花瓶打碎了,又來到了爸爸的書房把書桌上的書碰到了地上。孩子的一系列舉動都讓父母很生氣。但是這孩子看起來思維敏捷,很聰明,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行為呢?通過與孩子的交流,我們發現孩子認為今天爸爸會出差,他不想讓爸爸走。我們好奇為什麼他會這樣認為。孩子説每次爸爸出差的時候都有人來接他,這次應該也是一樣。原來孩子只是想要家長的陪伴,才用這種方式吸引家長的注意啊。
2.孩子到底在想什麼?
同樣的問題,大人和孩子的思考角度是不一樣的。記得有一個孩子在課下完成老師作業的時候,非要和媽媽爭執蘋果的顏色,後來媽媽不斷地追問下他才講出原因。這個孩子覺得大海里面也有蘋果,蘋果是藍色的。這讓媽媽想起來之前説要放假的時候帶他去海洋館,因為工作問題一直沒有時間,原來孩子一直都記着這些事情呢。其實我們很多時候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換位思考,因為過度的忙碌忽略孩子內心的想法會使得與孩子的溝通出現問題。
3.幼兒發展的階段需注意
孩子在三歲左右將度過重要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孩子的身體開始迅猛發展,有的時候的行為會過於固執。在這個階段需要家長的理解,同時因為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沒有達到十分成熟,他們無法正確的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所以當孩子生氣發脾氣的時候,家長應該耐心的幫助孩子降低憤怒的程度,減少危險事件的發生。
養育一個孩子不單單是讓孩子有一個美好的物質生活。更多的是讓孩子的心理能夠健康的成長,所以孩子需要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和父母的陪伴。
三、教育從來不是講道理的過程,而是要靠愛與包容。
1.孩子的到來,是為了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很多家長為了迎接孩子的到來,都會做充足的準備。其實想讓孩子的幼兒時期能夠達到良好的發展,提前學習一些知識是有必要的。孩子的到來會讓我們更加努力的面對生活,也會讓我們更想要成為更好的自己。在瞭解這些育兒知識的同時,我們也能更加熱愛自己的生活。
2.父母的愛會讓孩子感到愛和尊重
在一個和諧家庭中生活的孩子,他們長大之後也會保持善良、待人和善。那麼該如何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呢?首先父母在面對矛盾的時候要穩定自己的情緒,不要將負能量傳遞給孩子。因為這會讓孩子產生不安全感,所以家長要時刻注意在孩子面前自己的行為是否有欠缺。
3.不要在孩子情緒崩潰的時候與他們講道理
孩子小的時候哭鬧是正常的,因為這一階段孩子還不能正確的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遇到困難他們沒有辦法解決的時候,會選擇用哭泣的方式是宣泄自己的情緒。在孩子大哭的時候不要和孩子講道理,因為一時期孩子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情緒當中,幾乎聽不到你所説的內容,所以這時候只要直接將孩子帶離現場,先穩定住她的情緒,用擁抱去安慰她。待孩子情緒稍微穩定的時候,我們再去站在孩子角度瞭解具體情況,再和他們討論這個問題。
互動話題:有些孩子在生氣的時候還會存在暴力的行為,比如丟東西,砸人這些現象。家長需要明確的告訴孩子生氣是可以的,但是要用正確的表述方式,不能將自己的怒氣發泄在別人的身上。
育兒知與識致力於嬰幼兒護理,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嬰兒早教,孕媽保健等領域,為您提供專業豐富的育兒知識,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棘手問題都會在這裏給您最好的解答,提供專業的意見!
我是育兒知與識,高級育嬰師,專注於解決寶寶成長中的各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