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我大學同一宿舍的同學打電話給我,一開始,我在輕鬆愉快地談論着這個特殊時期的生活瑣事,似乎她的家人小兒子在做什麼東西,地上有物體墜落的聲音,她立馬斥責道:“我叫你等媽媽幫你,別自己搗亂!”
之後學生對孩子一舉一動都很用心,不時發瘋大喊:“別碰桌子上的花瓶”“作業做完了嗎?”?去做作業吧。“你説完了嗎?讓我看看,對吧。"
孩子們有很多事情,當電話結束時,她説她覺得自己像個全職保姆,她的心思都放在這個家裏,她每天忙於家務。
掛斷電話後,我想起她是我們宿舍裏最活潑的一個,她畫畫也很有造詣,我聽説她還是個自學成才,當時,她畫了幾幅卡通作品,在微博上發表,受到很多人的喜愛。
然而自從她畢業後結婚,她的微博卻很少更新,她的畫也不再被提及,我想到了她敦促孩子們學習的東西,我找到了幾幅她以前的畫,都寄過去了,我補充了幾句:“可惜你沒有把他們傳給你的孩子,因為你畫得這麼好,別忘了你,這是個“妻子”,不要讓自己太累,學會懶惰,騰出時間做你喜歡的事。(在互聯網上,人們把具有高超技能的人稱為“妻子”,類似於“老師”的意思)
在的家庭生活中,越來越多的父母説他們很累,尤其是作為母親的女性,很多女人結婚後選擇在家照顧孩子,不自覺地照顧生活瑣事,他們每天都在老公孩子身邊做任何事情,雖然內容上有一些不一致之處,但一般都是枯燥單調的。
特別是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有些家長表現太“勤奮”,在他們看來,這種做法是為了孩子的利益,但最終卻使自己身心疲憊,孩子變得過於依賴,形成惡性循環。
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不妨“偷懶”,學會“減法”,換句話説,可能會問題,但有時父母越懶,他們的孩子可能越好。
1: 父母過度勤奮的不良後果
受人類本能的影響,父母對孩子溺愛,但是,有些家長知道溺愛對孩子的弊端,會約束自己,使對孩子嚴格要求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使孩子儘快具備生存能力,促進孩子進步的提高。
然而仍有一些家長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對孩子的成長確實盡了他們的職責,這太“負責任了”。
其實,父母或多或少會因為擔心孩子能力不足而下意識地干預孩子的行為。
他們認為這是合理的,但是卻忽略了可能的不利影響:
1、兒童依賴心理生產
從作業檢查到決策,一些家長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着“操縱者”的角色,不自覺地使孩子產生依賴心理。
或者説,他們會選擇孩子的主動性,而不是選擇孩子的能力,而是直接去選擇孩子的問題。
一開始,孩子們也會感到委屈和自我懷疑,稍後,他們將在多次之後成為麻木,他們覺得他們不應該責怪父母的干涉,相反,當他們遇到問題時,他們會下意識地選擇依靠父母的幫助。
這種孩子長大將來也會是巨嬰,他們不僅缺乏能力,而且心態懶惰、不進取,他們遇到困難時害怕,沒有父母的幫助,他們會迷茫不知所措。
2、父母身心俱疲
成年人面臨着很大的壓力,尤其是當他們有了孩子的時候,壓力達到了頂峯,為了給孩子們提供更好的物質支持,他們努力工作。無論是哪一方的夫妻,如果有憂患的習慣,都會身心疲憊,生活中的許多小細節都需要時間和精力去解決,以女性為例,她們應該在家裏忙於家務,並注意孩子的一舉一動,如果孩子們要求他們的要求或試圖滿足他們,他們擔心他們的孩子馬虎粗心大意的錯誤,一天下來似乎沒做什麼重要的事,但就是忙個不停,直到終於有時間休息,突然覺得身心疲憊而毫無意義。
一點也不誇張,許多中年人因為擔心太多而患抑鬱症或身體疾病。
2: 家長要有減法意識,學會偷懶
實際上,這就是片面化的概念,的確,孩子經常犯錯,但如果他們有用心去嘗試和學習,這是主觀能動性的體現,父母應該抓住機會培養自己的能力,即使孩子第一次嘗試失敗,他們也應該找出孩子的缺點,只要他們給予正確的引導就是一種成長和進步。
相反,如果幹擾太多,不僅孩子一開始會心煩,以後會依賴,家長也會更累。
不管家庭關係如何,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我們應該做的是努力活在當下,實現自己的理想和目標。
同時,從獨立人格的角度出發,也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選擇,要讓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家長只能根據指導和建議,這樣,不僅能讓孩子感到滿足,而且家長也能省下不少心,互不干擾,自主發展。
因此瞭解“減法”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偷懶也是有可能的,他還能促進孩子們變得更優秀。
3: 父母怎麼能偷懶?
當然,懶惰並不意味着父母忽視什麼事而允許他們的孩子“野蠻地成長”,這裏的懶惰是指安全合理的範圍內,減少對孩子的干擾,給孩子更多獨立思考和學習機會,從而提高他們的獨立能力和自律意識。
1、家長們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
2、給孩子們獨立的成長空間
父母應該給孩子獨立成長的空間,在生長髮育階段,不能整天圍着孩子,相反,他們應該引導他們學會獨立探索和思考,學會用自己的能力去解決內心的疑惑,同時,當孩子有想嘗試的事情時,家長也應該鼓勵他們讓孩子在安全合理的範圍內中走。
3、尊重孩子的想法,好的選擇
每個人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他們的想法和選擇也會不同,尤其是父母和年齡上有代溝的父母總是會有差異,但是,家長不應盲目否定孩子,而應多與孩子溝通,瞭解孩子不良思維的原因,尊重孩子的選擇。
在孩子的生活中,作為父母,我們只是一個嚮導和伴侶,我們也應該有自己的想法和選擇,把自己放在首位,成為更好的人物,這樣,既能為孩子們提供更好的支持,又能為他們提供學習的榜樣。
我是宋奎冉,也是一個3歲的寶寶母親,我注重育兒知識,分享育兒經驗,希望我的建議能幫你解決育兒過程中的困惑和麻煩,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關注我,做一個合格的家長。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