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了不要慌,中醫調理有秘方!

一句“上火就喝王老吉”的廣告語,讓人們記住了“上火”這個詞彙。從此,但凡有個頭疼腦熱,似乎都能和“上火”沾上邊。

有調查顯示,中國91%的成年人有過“上火”的經歷。但究竟什麼是“上火”,恐怕沒幾個人能説清楚。

上火了不要慌,中醫調理有秘方!

據有關資料記載,“上火”為民間俗語,又稱“熱氣”。中醫多從“熱證”範疇來解釋“上火”。

1

引起上火的原因有哪些?

中醫認為,引起上火的主要原因是情志刺激、飲食不節、温補不當、勞累過度和外感熱邪。

情志刺激

五志皆可化火,各種不良情緒都可以導致臟腑陰陽失調,產生內火。常見的是所欲不遂,肝氣鬱結化火,也就是生氣、惱怒引發肝火。可表現為情緒急躁、容易激惹、眼乾眼澀、頭疼頭暈、脅脹脅痛等。

上火了不要慌,中醫調理有秘方!

飲食不節

過多地食用辛辣油膩、煎炸厚味,過量飲酒,都容易產生胃熱,進一步傷及胃陰,表現為口乾口渴、口角糜爛、口腔潰瘍、牙齦腫痛、咽喉腫痛、大便乾燥等。

温補不當

很多人出於養生保健的目的,應用温補中藥。如果身體陽氣不虛,則屬於濫用温補,助氣生陽,產生內火,所謂“氣有餘就是火”。

調養身體應因人而宜,因時而宜,切忌呆補、濫補,有些人羣適合以通為補,用點大黃、黃連,身體反而舒服;有的人適合以調為補,重點是調臟腑,調氣機,而不是一味蠻補。

上火了不要慌,中醫調理有秘方!

勞累過度

過度勞累,既可耗氣,又可傷陰,氣虛陰傷,虛火內燃。

外感熱邪

風、寒、暑、濕、燥、火,中醫稱為六淫,侵犯人體,引起疾病。

其中火邪和暑邪都具有火熱之性,感人則容易傷陰耗液,出現“上火”症狀。

2

中醫如何治“上火”?

出現“上火”症狀後,中醫講究“分清虛實再施治”。所以,上火有“實火”和“虛火”之分。

上火了不要慌,中醫調理有秘方!

實火發病較急,症狀較重,常表現為口乾舌燥、咽喉幹痛、牙齦腫痛、兩眼紅赤、鼻腔乾燥等症狀。

虛火來勢緩,症狀輕,病程長,可表現為頭暈目眩、耳鳴耳聾、心煩失眠、腰膝痠軟、手足心熱、潮熱盜汗、小便短黃、大便乾結、舌紅少苔、脈象細數等症狀。

明確了“上火”的原因和辨證之法,就可以有的放矢地採取一些措施提前預防。

上火了不要慌,中醫調理有秘方!

一旦出現“上火”症狀,則應根據年齡、體質,以及季節的不同,通過望聞問切,細緻辨證,確定病變髒腑,分清實火、虛火,精確論治,精準調理。

3

治“上火”的代茶飲

推薦幾個治療常見“上火”症狀的代茶飲,可以一試:

口乾口渴:石斛、玉竹、北沙蔘、麥冬。

眼乾目澀:桑葉、菊花、青葙子、谷精草。

咽喉腫痛:桔梗、牛蒡子、西青果、木蝴蝶。

口腔潰瘍:黃連、黃芩、梔子、雙花。

小便赤澀:雙花、竹葉、小薊、甘草。

大便秘結:黃連、麥冬、生地、玄蔘等。

上述小方,甘草3~6克,其餘中藥每味藥6~9克,可泡水代茶飲,亦可水煎服用。藥物過敏者禁服。

上火了不要慌,中醫調理有秘方!

個人體質存在差異,上火輕重也各不相同。如出現上火症狀,最好還是找有資質的中醫大夫當面診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59 字。

轉載請註明: 上火了不要慌,中醫調理有秘方!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