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返校要做鼻拭子?
今年返校要求之一
2月17日-20日
師生員工自省外返校後
需完成一次校內統一安排鼻拭子檢測
大家紛紛表示
“我驚了”
“痛苦面具”
為了緩解大家
被鼻拭子支配的恐懼
小蘭決定去搞搞清楚
為什麼是鼻拭子
而不是咽拭子呢?
小蘭來到了城關區舊體育館
找到了蘭州大學第一醫院護士長賈曄芳
她耐心為我們講述了背後的原因
01
鼻拭子陽性檢出率更高
在用咽拭子檢測新冠病毒時,舌根會本能阻止棉籤深入,棉籤不易抵達咽後壁,或因被檢者出現噁心嘔吐現象,導致取樣時間較短,採樣不容易到位,造成“假陰性”。而鼻拭子更容易抵達被測部位,並能在鼻咽部停留較久,檢測結果較為準確。同學們從大江南北,乘坐各類交通工具返校,需要我們本着對大家健康負責的態度,提高檢測的準確性。
02
鼻拭子對核酸採集人員更安全
鼻拭子檢測時,需要被檢測者戴好口罩,只露出鼻孔;而咽拭子檢測時,被檢測者需要將嘴巴張大,暴露面積大,如果被測者咳嗽、乾嘔,則核酸檢測人員可能會面臨更大的感染風險。檢測人員一旦感染,可能會將風險波及更大範圍的羣眾。
03
咽拭子可能比鼻拭子更難受
咽拭子採集越過舌根到咽後壁及扁桃體隱窩、側壁等處,反覆擦拭3~5次,收集粘膜細胞,如果檢測到位(而不是隻在舌根上塗抹)可能帶來噁心、嘔吐等反應,相對而言,鼻拭子對粘膜刺激更小。
2月19日下午
小蘭採訪的2個小時的時間裏
一名醫護人員將這六個步驟重複了250次
自本月17日至20日
早8點至晚8點
醫護人員都輪班堅守在第一線
賈曄芳護士長還表示
蘭大一院的醫護人員
每週都要做一次鼻拭子
醫護人員定期培訓時
互拿對方“練手”做鼻拭子
還要進行考核打分
記不清測過、被測多少次鼻拭子了
在返校核酸檢測培訓時
還特意強調了要考慮
被測者的舒適度和接受度
要在鼻腔裏輕輕“轉”而不是“刮”
彩蛋:如何輕鬆採集鼻拭子
· 注意力轉移法
棉籤伸進鼻孔後,默默數秒數到3,鼻拭子也就做好了。(或者自行腦補打開冰箱門,將一頭大象放進去,然後再取出來的過程)
· “你瞅啥”法
在做鼻拭子之前,不要注視前面的人是如何做的,每個人的感知力不同,看別人的表情,可能會帶給自己不必要的壓力。
· 葵花點穴手
無論鼻拭子、咽拭子,不可能不難受,會有一點點不適,但也不要動,如被點穴一般,因為動的話戳到別的地方可能會更痛。
來源:蘭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