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Pexels
-導言-
大家好,我是為大家排憂解難的六魔鏡。
自從當了娘,娃的一絲絲異常,咱都會大驚失色。
前幾天,一位老母親帶着五歲的孩子來做全套檢查,只因發現孩子指甲蓋上有一個白點。
仔細檢查詢問情況後,魔鏡發現根本就沒事。於是,苦口婆心地跟老母親叨叨半天,終於説服了她,踏踏實實帶孩子回家了。
其實在成長過程中,孩子的手指甲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到底是有事還是沒事呢?什麼情況不用管?什麼情況要治療呢?今天,六魔鏡來告訴大家,孩子的指甲到底都是咋回事!
01、指甲倒刺
倒刺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很多人都長過,現在伸出你的手看看,上面可能就有。
指甲周圍的倒刺,其實是一塊翹起的表皮,通常呈三角形,拉扯可以將遠端甚至更遠處的皮膚剝脱掉。
倒刺 ▲圖片來源:Google
好多朋友看到倒刺都會手癢想撕掉,這個習慣有風險,魔鏡勸大家還是戒掉的好,不信我來給大家表演一下(危險動作,請勿模仿):
▲圖片設計:番薯丫
這種痛保證你此生不想再嘗試第二次!
另外,魔鏡要特別強調一下,倒刺的形成與缺乏維生素沒多大關係,這主要是因為手指端的皮膚太乾燥了。指甲周圍皮膚與其他部位的皮膚結構不同,這裏的皮膚缺乏毛囊及毛囊皮脂腺,皮脂分泌很少。
而皮脂的作用是潤滑和保護皮膚,和角質一起組成皮膚表面的第一道屏障。像面部、前胸、後背都是皮脂豐富的區域,也容易出現一些粉刺、丘疹,而手指尖端往往就比較幹了。
當皮膚乾燥,或者經常接觸洗手液、沐浴乳等清洗劑時,手指就會很容易長倒刺。
當爸爸媽媽發現孩子手指長了倒刺時,可以局部先塗抹保濕乳或者用温水浸泡手指,軟化倒刺和周圍皮膚,再使用指甲剪在倒刺根部剪掉它,注意避免撕扯,防止破壞皮膚甚至造成局部感染。
02、指甲上的小白點
關於這個小白點的來頭,「江湖上」傳言甚多,其中流傳最廣的説法就是肚子裏有蛔蟲了(蛔蟲看了都直搖頭)。
其實它倆真的沒啥關係,一來,蛔蟲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已經被現代的衞生習慣杜絕得差不多了;二來,蛔蟲病的腹部症狀更明顯,如果孩子真的患病,會先表現在消化系統症狀上,比如肚子疼。
「肚裏有蟲」這種説法是之前醫學不發達的時候,人們「以形猜形」的想法而已。
點狀白甲 ▲圖片來源:Google
而指甲上的小白點,學名叫做點狀白甲,通常是由外傷導致,比如碰撞、擠壓等,這種外傷並不是幾天前剛剛發生的,由於指甲長出、移動需要時間,往往我們看到白點的時候,外傷可能已經是2個多月前的事了。
出現點狀白甲,通常不需要處理,等白點隨着指甲的生長,慢慢向外遷移後就會消失。
03、甲凹點
出現這種情況家長就要注意了!指甲的點狀凹陷是由指甲近端基質改變引起的,可能有大有小,有深有淺,但這往往和缺鈣、缺鋅無關,所以家長們,遇到這種情況,千萬別給孩子盲目補鈣呀!
甲凹點 ▲圖片來源:Google
甲凹點最常見的病因是銀屑病、斑禿和特應性皮炎/濕疹,甚至有些情況下,甲凹點是銀屑病的唯一表現。
不太常見的原因還有扁平苔蘚、白癜風等。
特應性皮炎/濕疹是兒童高發問題,因此家長髮現甲凹點的時候,需要面診醫生,對孩子全身皮膚/身體狀況進行排查,避免遺漏某些重要事項。
不過,也有一些生理性的甲凹點,可以自行好轉不需要額外治療,它們往往數量不多、還比較淺,如果孩子生長髮育沒有其他異常表現,也是可以先觀察的。
04、指甲護理
指甲的生長速度約為每3個月生長1cm,不需要頻繁地修剪。
修剪指甲時,建議大家這樣做:
在修剪前,可以用温水浸泡手足5分鐘,軟化指甲;
孩子的指甲比較薄,家長在修剪的時候需要注意避免劈裂;
避免頂着指甲末端去剪,需要保留一定長度,與手指、腳趾遠端平齊為宜;
▲圖片來源:Medipod
指甲兩端保留覆蓋側方甲溝位置,指甲邊緣筆直而不是呈弓形,不然可能增加內生甲的發生率,甚至引發甲溝炎。
上述方法不僅僅適用於孩子,對大人也同樣適用。
最後魔鏡再給大家總結下知識點:孩子常見的指甲問題如倒刺、小白點,通常與肚子裏有蛔蟲、缺鈣缺鋅等無關,只要做好局部保濕,靜心等待即可自行好轉;而甲凹點需要家長積極觀察,必要時及時請醫生幫忙判斷是否屬於甲病以及是否需要治療。
-完-
孩子身上每個小變化都牽動着爸爸媽媽的心,總會擔心是不是身體出現了問題。指甲表現出的某些狀況確實能反映身體的健康問題,但並不是所有的説法都正確,大家要學會辨別哦~
我愛這個世界。
作者:六魔鏡(皮膚性病科醫生)
責任編輯:達斯維達
第八診室——只為更高效、及時地為廣大家長和孩子提供科學、準確的相關知識。關注「第八診室」,育兒不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