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每天“乘風破浪”“祛濕”王牌知多少

由 納喇曉枝 發佈於 健康

如今注重養生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人會提到一個詞——“濕氣重”。人體內有濕氣是怎麼一種感受呢?有人比喻:就如同下雨天穿了一件淋過雨的衣服,感覺身體很重,不舒爽。這種感覺在悶熱潮濕尤其是黃梅光顧的江南夏季尤其明顯。健脾祛濕,乃應對之策。

■張欣

雨雨雨、悶悶悶、濕濕濕,每天“乘風破浪”,有一種季節的苦只有生活在南方的人才會懂得。申城從6月9日至今,入梅已二十餘天,雨的腳步並沒有停歇的意思,小雨、大雨、暴雨花樣不停翻新。

如此連綿陰雨、潮濕悶熱的季節裏,你是否總是感覺睡不醒,即使睡醒之後,也常常犯困、胸悶、腿重,舌苔重,沒胃口,大便總也不成形,還常常拉肚子,皮膚問題也頻發,爆痘不説,又發濕疹?這可能都是濕氣惹的禍。

梅雨季雨水多,空氣悶熱潮濕,正是濕氣瀰漫,體內濕邪形成的最佳時節。濕邪之氣侵犯人體後,會影響脾胃消化功能。脾胃失和,會加重體內的濕氣,從而出現身體發沉無力,頭腦昏沉,臉黃油膩,濕疹長痘,皮膚瘙癢,大便稀溏等症狀。

所以説,這個時節養生關鍵在於——健脾祛濕。讓濕氣遠離,只會保温杯裏泡枸杞,顯然不夠用了,至少還要抓上一把薏米!除了薏米,祛濕最佳選手還有誰?今天給讀者們推薦四款茶飲方、兩款食療方、一副泡腳方、一副香薰方,簡單易學,貴在堅持。

【茶飲方】

1、薏米枸杞茶

做法:炒薏米(30克/天),枸杞子一把,紅棗2-3顆,冰糖、水適量。將紅棗剖成兩半或割開口子放入茶壺,枸杞子可抓一小把放入,再放入炒好的薏米,如喜歡甜味,可放幾顆冰糖,衝入滾燙的開水,浸泡5-10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祛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藥。

2、山藥荷葉茶

做法:山藥6克、荷葉6克,衝入滾燙的開水,浸泡5-10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山藥可健脾止瀉利、健肺潤皮毛、補腎治腰疼;荷葉可以清暑化濕,清熱解毒。

3、陳皮茯苓茶

做法:取茯苓、陳皮若干洗淨,放入保温杯,在杯中衝入熱水,等待5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健脾、燥濕、化痰。

4、五花祛濕茶

做法:金銀花、杭白菊、扁豆花、雞蛋花、木棉花各15克、鮮土茯苓、薏米50克。將這些材料洗淨後(鮮土茯苓宜斬成細塊狀),加入適量水,煎煮半小時即可飲用,根據口味可以加入適量冰糖調味。

功效:選用的均為清熱、解暑、利濕功效之花,再加入利濕、解毒、利關節的土茯苓,及健脾利水、清熱、舒筋的薏米,使得利濕效果更強。

【食療方】

1、薏米紅豆粥

薏米,在中藥裏稱 “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

赤小豆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養血。古籍裏記載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説經常吃赤小豆還有減肥的作用。赤小豆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的功效。

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濕盛。所以,如果既要祛濕,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屬,將其熬成粥,可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同時不給脾胃造成負擔。

2、山藥冬瓜湯

山藥是中藥裏的上上之品,滋陰又利濕,健脾又補腎。冬瓜又被稱作“祛濕大元寶”,是果蔬裏祛濕的第一號專家,能利水、消腫,還能清熱。在濕熱煩悶的夏季,常吃這兩樣,身體會感覺輕鬆很多。所以説,在夏季,山藥和冬瓜簡直是絕配,兩樣一起熬湯,清熱祛濕解暑氣。

【泡腳方】

夏天泡腳?沒錯!脾胃不好的人更適合夏天泡腳,當脾胃好了,就不容易被濕氣侵犯。有濕氣重、脾胃不適的朋友,絕對可以嘗試一下。

推薦一個小方子:艾草、川芎、丹蔘、當歸、獨活、紅花和老薑,開水2至3升沖泡,加蓋燜10分鐘後,待水温降到40℃時即可泡腳。這7味天然草本相輔相成,互為補充,可以通過腳底的反射區作用到身體的五臟六腑,調節內濕,健脾運濕。

其實,如果找不到合適的方子,只用熱水泡腳,也有祛濕健體的效果。當然,貴在堅持。

還有一點相當關鍵,中醫養生的精髓還是因人而異,辨證施治,體質不同,藥方自然不同,最好的辦法還是到中醫門診諮詢一下,請專家把脈,效果自然大不同。

【香薰方】

過梅雨季好似 “渡劫”,除了身體祛濕之外,還要預防心情發黴。據統計,梅雨季節裏,約有10%左右的人會出現情緒和行為異常,情緒低落、焦慮、煩悶都會出現,濕答答的粘滯感甚至容易激發抑鬱症。這個時候,聽聽音樂,看看電影,泡杯花茶,讀本好書,洗個熱水澡等,是保持心情愉快的好辦法。推薦一些身邊的香薰方:多聞橙子、柚子、薄荷的香味,對疏解鬱悶、提神健腦有幫助。

(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

來源: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