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後,啥樣的父母才讓子女省心?兒女:就怕遇到這兩種情況

人老後,啥樣的父母才讓子女省心?兒女:就怕遇到這兩種情況

人生,就是一場輪迴。父母子女,在不同的階段,扮演着付出的輪迴。

疼愛子女,是父母的天性;孝順父母,是子女的反哺。所謂的天倫之樂,就是在這樣的相互付出裏,收穫到內心的滿足和豐盈。

子女年幼時,父母是他的天地,為他遮擋生活的風雨,養育他成人,讓他能夠自食其力,成家立業,就是父母最大的安慰。

父母年老時,子女就成了他們的支撐,為他們托起安享晚年的底氣,父母身體健康,生活和順,就是子女最大的福氣。

父母年老時,子女大多處在中年階段。這個階段的中年人,上有老邁的父母,下有上學或是準備成家的子女,一大家子人的指望,都落在他的身上。這個時候,父母省不省心,可以説,直接決定了子女的生活質量。

省心的父母,能減少子女很多的麻煩,不省心的父母,會讓自己的子女焦頭爛額。

那麼,啥樣的父母才讓子女省心呢?其實,父母有錢沒錢,身體有沒有病痛,都不是最讓子女最煩惱的。許多子女怕的,其實是遇到這兩種情況。

人老後,啥樣的父母才讓子女省心?兒女:就怕遇到這兩種情況
父母再娶(嫁)

一年前,林大伯騎着電瓶車帶林大嬸出門,林大伯一個急剎車,林大嬸就從他身後飛了出去,正好頭着地。送去醫院搶救時,已經來不及了。

相處幾十年的老伴,前一秒鐘還好端端的有説有笑,後一秒鐘就陰陽永隔,林大伯又自責,又想不通。

幾個子女都知道父母幾十年來感情很好。辦完母親後事後,大家還輪流着每天陪着父親,安慰開導他。在村裏遇上熟人朋友的安慰,林大伯也總是像祥林嫂一樣,開口就是,"我想不通啊。"

不管是子女,還是鄰居親戚,都完全想不到:距離林大嬸下葬才9個月後,70歲的林大伯,就經人介紹,和一個小他10多歲的寡婦交往起來了。對方的老公是出車禍離世的,子女也都成家了。

瞭解到情況的子女,個個都站出來去勸林大伯,想讓他打消這個念頭。可是,誰説都沒有用。又過了三個月,林大伯就讓寡婦進門了,進門那天,林大伯在自己家擺了幾桌酒,去道賀的都是女方的親戚朋友。

林大伯的大兒子遠遠看着,就説了一句話:"來往的親戚,都是另一路人了。"

老年人喪偶之後,想要找個老伴的心理,其實是可以理解的。只是做出這樣的選擇,一定要慎重,也不能把它僅僅當成是自己説了算的事情,最好要和子女溝通好。

因為老年人的都是有了子孫的人了,兩個人這樣搭夥過日子,説沒有防備,不偏向點自己家的子孫,是不可能的。兩個人身體好還沒事,一旦身體上有個毛病,就很容易散夥,甚至還會把雙方子女牽扯進來,鬧得不可開交。

人老後,啥樣的父母才讓子女省心?兒女:就怕遇到這兩種情況
父母被騙

趙大媽自從會用微信後,就像開啓了一道新生活的大門,被各種姐妹們拉着加入各個微信羣。有廣場舞羣,有牌友羣,還有小區門口各家商店的會員羣,走在路上,遇到各種推銷的陌生人,要求加她微信,她也來者不拒,全加好友。

有一次,趙大媽看到羣裏發了個聽講座領大米的活動,就興沖沖趕去了。會場都是和她一樣的老年人,講座是關於老年人養生,旅遊的,聽講座時,就有個年輕的工作人員加了她的微信,並且告訴趙大媽,以後有什麼活動,都會通知她。

從那之後,這個年輕人經常就在微信上和趙大媽拉家常,沒事噓寒問暖,年輕人的公司組織了幾次短途旅遊,也邀請了趙大媽過去,都是免費的。一羣老年人在外面吃吃喝喝,玩得很盡興。

趙大媽感覺很開心,覺得自己像多了個"親侄子"一樣。幾個月後,這個"親侄子"就開始給趙大媽推銷他們公司的產品了:花錢預存旅遊金,存五萬,可以享受他們公司價值十萬塊錢的旅遊,一直到你花完為止,要是不想旅遊呢,這筆錢也可以購買等值的保健品,每年還有分紅拿。

就這樣,瞞着家裏人,趙大媽把自己辛苦多年積攢的養老錢十幾萬,全部拿去買了"親侄子"公司的康養遊產品。直至這家公司捲款跑路,趙大媽才發現自己被騙了,又氣又心疼錢,在家裏躺了一個多月,才緩過勁來,把一家老少,折騰得夠嗆。

人老後,啥樣的父母才讓子女省心?兒女:就怕遇到這兩種情況
結語

隨着老齡化的推進,中年人身上的壓力越來越大,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夫妻,承擔起4個老人的養老重任了。

對老人來説,要想安度晚年,自己一定要與時俱進,儘量照顧好自己,不把所有的養老重擔都壓在子女身上,對於自己的晚年幸福生活,也是一種負責。

生老病死這樣的自然規律,沒有人逃得過,這些情況,做子女的都能體諒和理解。可是,老人年紀大了,心理承受能力就會變差,生活中一點點的變故,都更容易給自己的造成巨大的心理負擔。年紀大了,就儘量活得輕鬆一點,不要輕易折騰。子女輕鬆,家庭也和睦了。

也祝願全天下的父母,都能有一個安穩快樂的老年生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60 字。

轉載請註明: 人老後,啥樣的父母才讓子女省心?兒女:就怕遇到這兩種情況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