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父母為何會“突然”不愛自己的孩子?這些表現可看出已對孩子生厭

由 弓四清 發佈於 健康

父母對孩子無私的愛和付出,維持久了也會產生睏倦期。如果父母全憑一腔熱血,熱情會消耗殆盡,愛會被生活磨沒。有一個階段父母突然發現不愛自己孩子了,無法從照顧管教孩子的過程中,得到滿足感和興趣,甚至開始厭倦孩子,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積土成山,非斯須所作,家長對孩子不滿,並非僅僅是因為某一件事情,它往往是幾十上百次矛盾的累積,最終才釀成了當下的苦果。

家長為什麼覺得突然不愛自己孩子了

1、生活壓力大

孩子漸漸長大,需要花銷的地方也就越來越多,父母的年齡也在慢慢變老,上有老人要養,下有孩子要教,自己還有工作要做,壓在家長肩上的壓力也就越來越大。這讓家長心中那根弦時刻處於緊繃狀態,如果這時孩子再調皮一些,家長難免會產生不愛孩子甚至覺得孩子是個累贅,再也沒有了初見時的那一陣歡喜。

2、孩子叛逆期

孩子在2、3歲時,就會開啓他們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時期。這時候,孩子的性情可能會發生巨大的轉變,原本乖巧聽話的孩子可能變得性情暴躁,稍微不順心,可能就會摔玩具、哭鬧等,看到自己的寶寶變了模樣,家長難免會覺得心累。

3、家庭矛盾的累計

家庭矛盾是必不可少的,無論是夫妻之間還是親子之間,夫妻之間發生矛盾,如果矛盾被解決了,那自然是皆大歡喜。如果沒有解決,父母可能會把情緒帶到孩子身上。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矛盾,都可能會在瑣碎的生活日常中漸漸顯露出來,雖然暫時看起來風平浪靜,但是時間長了自然會出現變故,只差一根導火索,便會直接引爆往日積攢的衝突,最終讓父母感到厭倦。

孩子不能體諒父母的付出,這些都有可能會讓父母對孩子的厭倦感越來越重。

4、媽媽自我價值丟失

很多女性為照顧家庭而放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全心在家帶孩子,但是因為孩子不聽話,學習也不太突出,一旦出現了生活難題,有些媽媽就開始思考自己這樣做值不值得,假如當初沒有生下孩子,自己會不會過得更好。

5、育兒觀念的衝突

很多家庭都有老人蔘與育兒,大多數年輕人和老一輩的人從思想上就有代溝,在育兒觀念難免會出現衝突。

在衝突之下,難免會讓寶媽懷疑人生,就很有可能產生“為什麼要生娃”這樣的想法。

實際上,許多時候家長對孩子態度的轉變,並不是突兀的,而是有跡可循,肉眼可見。

父母要是有這幾個表現,説明已經開始對孩子生厭

1、不再關心孩子

父母們對孩子的成績、興趣愛好通常都是十分在意的,為了提高孩子的成績,父母們往往勞神費力。

但是如果孩子的總是不聽家長的話,對家長的做法有牴觸情緒,或是孩子的成績依舊沒有提升,時間長了自然會讓父母心生厭煩,不再像以前那麼關心孩子。

如果父母不再關心孩子,孩子的表現也無法引起父母的情緒變化,恐怕只能説明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已經發生變化,沒有以前那麼愛孩子了。因為關心孩子是父母疼愛孩子最直觀的表現。

2、不再約束孩子的行為

在家庭裏,往往媽媽是比較嘮叨的角色,經常通過嘮叨來約束孩子的行為,避免他們沾染一些壞習慣。比如孩子不洗腳、不刷牙、吃飯吧唧嘴等等不良行為。

但是有時孩子卻不聽管教,次數一多,難免讓父母感覺孩子"難以教育",為自己的付出感到不值得,覺得心累。

當有一天媽媽再也無心管這些瑣碎事,不再約束孩子的行為,説明媽媽心累了,開始對這些事感覺到厭煩了。

產生不愛孩子的想法,家長如何調整自己?

1、學會釋放壓力

如果家長覺得養娃的壓力越來越大,心情越來越沉重,一定要尋找一個釋放壓力的途徑,排解負面情緒,多多培養親子感情,避免讓負面情緒傷害到孩子和家庭。

家長可以讓原本一成不變的生活發生一點小小的改變。比如可以重新拾起自己的愛好,做點能讓自己心情舒暢的事情。找朋友談一談心,一起商議一個解決的辦法等等。

2、學會與孩子相處

孩子的成長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家長也要學會接受孩子的變化、孩子的叛逆,不斷調整自己的育兒方法,與孩子多溝通,走進孩子的心裏,也也讓孩子更加了解家長。

3、營造良好家庭氛圍

家庭矛盾必不可少,但是父母雙方也要學會體諒、寬容,發生矛盾時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

若家中有兩代人共同參與育兒工作,很容易產生摩擦,當摩擦出現的時候。家長不要將怨恨的情緒藏在心裏。可以將自己的意見拿出來,找到一種大家都認可的育兒途徑,讓家庭氛圍逐漸和諧起來。

要是家長萌生了“我突然不愛自己的孩子了”這樣的想法,不要感到害怕,也不要感到沮喪,家長要學會自我調整,釋放壓力,多與人溝通,多多培養親子感情,讓自己的愛重新迴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