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為什麼婆婆帶的孩子, 不跟媽媽親? 讓我來告訴你

由 欽慶敏 發佈於 健康

你要知道,在孩子三歲之前屬於嬰兒親密關係的一個建立期,在這一時期,孩子和誰經常在一起就和誰親,並不是説,你是媽媽,生了孩子,孩子就必須和你親一些,這是不可能的。

嬰兒有一個特定的生長規律,從剛出生到三歲見到最多的是誰,就跟誰更親,如果媽媽們不小心錯過了這個階段,即使媽媽們後續花多少時間和精力想再彌補,也不可能回到三歲之前所建立的親密感那樣緊密,這是人性生長的自然規律。

所以,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説,孩子在三歲前,如果不是非爾不可,千萬不要離開母親的懷抱,就算要有事情必須得離開,最好也不要離開嬰兒超過兩週以上,因為孩子其實也是有記憶的,雖然他不會説,但是心裏會知道,如果擅自失去最親近的人,會對孩子人格以及心理健康的發育產生很大的影響。

而六歲之前,其實是幫助孩子建立一個安全感的時期,這一個時期直接在某種層面上來説,很大程度影響着孩子的未來。

不管是奶奶,還是外婆,無論是誰幫着照顧孩子,只要是沒有足夠陪伴在孩子身邊,和孩子經常進行互動和照顧的,孩子一般都和那個人不會親近。誰付出了更多的時間和愛,誰就在孩子心裏是第一位,而同樣親子關係是需要一天天慢慢建立起來的,不是説你是孩子的媽媽,也不代表和他天生最親。

像我兒子,生下來一直帶到一歲多的時候,我出去工作,這時候孩子也戒了母乳,開始吃奶粉,拜託婆婆在家帶孩子,從一歲多帶到兩歲半,一年多的時間,所以他對婆婆是有更深厚的感情的,平常婆婆不會來我們這裏一起住,只要婆婆過來做客,晚上回家,她總會追着婆婆不讓她走,想跟婆婆晚上在一起睡覺。但是,我並不會覺得想不通,因為孩子在有記憶的時候,跟婆婆在一起的時間更多,很正常,我也不會嫉妒,只是覺得可能當年一歲多我出去工作的時候,他內心裏也是這麼追着我不要我走的吧。想到兒子在那段時間經常哭,心就更難受了。不要以為孩子們什麼也不懂,其實他們明白的更多。

這點,我剛開始也會想不通,三歲之前是孩子情感建立期,跟誰接觸得多,那她就會跟誰親。所謂有付出,有收穫,所有事情沒有不勞而獲的,即使你生了她,養了她。

女兒從兩歲多到現在,中間我只離開過三個月的時間,其他就一直在一起,所以現在關係好多了,但偶爾也會不聽話,這個可以理解,畢竟誰都會有個情緒的。

總體來説,以前不太開朗,現在也開朗多了。

而婆媳之間,也要放下成見,學會認同對方的做法。當寶寶給出的答案是,更愛媽媽一些時候,婆婆就應該這樣想,孩子愛媽媽本來就是一種本能,是孩子的天性使然,婆婆自己也有兒子,兒子愛婆婆也是一樣顯而易見的道理。

孩子不僅要愛媽媽,愛爸爸,還要愛所有的親人,愛老師,愛同學,愛所有那些在他的成長道路上幫助他,支持他的人,給予他了快樂的人,甚至愛整個宇宙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