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朋友和我説她家兒子,現在開始叫她“媽”,而不是“媽媽”了,一時間有點不習慣,心理上莫名其妙有些心酸,感覺孩子開始變得不一樣了。朋友的感覺我也經歷過,雖然只是孩子一聲稱呼改變,但總感覺一時間改變了什麼。
孩子稱呼“媽媽”和“媽”,有啥區別嗎?我是90後,在我小的時候似乎身邊沒有人稱呼母親為“媽媽”,大多數都是喊得“媽”。記得上小學的時候,村子裏放電影,片子講的什麼不太記得,但印象深刻的是,裏面的孩子操着普通話喊“媽媽”,那個時候只覺得太膩歪、矯情、受不了。
後來大一些的時候,再想起當時那個“稱呼”,總感覺“媽媽”喊起來要比“媽”更為親暱。兩個字顯得孩子很真誠,對媽媽發在內心的信賴和愛,而一個字雖然也沒什麼問題,但總覺得差了一份孩子獨有的對媽媽的“撒嬌”。
“媽媽”到“媽”,一字之差,隱藏了孩子3個成長隱秘在沒有孩子之前,這一點小小的變化根本不在意,可有了孩子之後,心裏面會變得比較敏感,孩子稱呼上的改變,不僅僅是下意識脱口而出,還可能隱藏着這3個成長隱秘。
第一, 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
孩子在我們不經意間,一天天在長大,他的心思也在一天天變得豐富成熟。如果你足夠細心,你會發現孩子從一開始總愛鑽你懷裏,到逐漸有意識避諱,不再像從前那樣沒羞沒臉的跟在你身後。
似乎可能就是一個瞬間,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他覺得“媽媽”這個字有些“幼稚”,或者説他覺得自己是個小大人了,所以改用“媽”這種隨意成熟的稱呼,凸顯自己的改變。那一刻,他似乎開始長大了。
第二, 孩子渴望獨立
在網上看到過一個寶媽提出的問題,自己的兒子上小學5年級,有天和兒子飯後散步,自己想要挽住兒子的胳膊,不想兒子不情願的躲開了,這讓她非常受傷。
其實這個經歷與稱呼的改變意義相同,孩子從“媽媽”到“媽”的稱呼改變,代表着孩子自我意識覺醒,他開始有了自尊心,不想在同齡人面前被嘲笑“媽媽寶”,所以開始用自己幼稚倔強的方式,證明自己長大了,並且渴望從你手中奪取自主權。
孩子稱呼發生改變,媽媽的教育方式和態度也要改變孩子一天天在成長,他的心智和思想也在逐步發生改變,我們做父母的不能夠再用從前的眼光和教育方式來對待他,要針對他的成長變化做出適當的調整。
第一, 尊重孩子的情感變化
如果你家是個兒子,到了一定階段你會發現,他似乎有意無意規避,與你過於親密的動作,而如果是個女兒,你會發現她從原來的無話不説,開始有自己的小秘密了。這種情感和心理上的變化,證明孩子心智長大了,有了在不同場合用不同方式表達的能力。
可能當媽的一時不能適應孩子這種變化,覺得孩子生分了,但我們不得不去接受,孩子正在長大這個現實。我們要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學會尊重孩子的情感變化,保護他剛萌發的自尊和自立。
第二, 學會放手
雛鳥總有一天要展翅高飛,而孩子對你稱呼上的改變,就好比努力學習雛鳥,開始自己鍛鍊飛翔。家長不要再將他還當做懷裏的嬰兒,包攬他的一切,孩子不去自己經歷,他永遠都不會成長。
父母可以嘗試對孩子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一些事情,例如自己選擇衣服樣式,自己去物業交水電費,亦或者讓孩子自己保管零花錢。家長給了孩子選擇決定的權力,他才能在一件件小事中成長起來,今後才能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
第三, 尊重孩子隱私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心裏開始有小秘密,他渴望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和隱私。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的隱私,肆無忌憚偷窺孩子的秘密,只會我們和孩子的感情出現裂痕,孩子也不再對我們信任。
在確保安全無危害的情況下,給孩子一些自己的空間,這是對孩子的尊重,也是我們作為父母的一種成長和改變。
最後,你是什麼時候發現孩子稱呼變了呢?
我是小雪媽媽,一名90後寶媽,關注我,每天分享科學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