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懶一點小孩更出色, 問題的主要是: 父母該如何“懶”?

雖然現在每家基本都只有1到2個孩子,但是由於父母們對教育的認知也在不斷提升,因此儘管他們都是自己的“心尖肉”、“掌上珠”,父母們也不會因為過於寶貝而溺愛孩子亦或者控制孩子。

相反,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父母都知道該學會適當的“偷懶”,這個懶可不是説放任孩子不管,而是有時候將空間、機會、選擇還給孩子,讓孩子學會自己掌握自己的人生。

家長懶一點小孩更出色, 問題的主要是: 父母該如何“懶”?

我有一位朋友近來就一直在學習放手讓孩子自己成長,她以前可不是這樣的,因為自己是女強人的性格,所以家裏簡直就是她的“一言堂”

凡是和孩子有關的事情她必定要插手,可是孩子又不是籠中的小鳥,他也想要自己做主,自己放手幹,久而久之親子關係越來越差,這才使得這位朋友開始反省自己並學着改正自己的缺點。

但是這個改正的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雖然知道該適時“偷懶”,可是該在什麼時候、在什麼事情上偷懶她一時也難以把握。因而問題就來了,父母們該如何正確“偷懶”呢?

正確地“偷懶”姿勢

第一,從娃娃抓起,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孩子嘴不能言、腿不能走的時候,他們的“衣食住行”當然該由父母們包辦,這是對孩子的保護和關愛,並不是溺愛,這個時候父母是的確要盡好為人父、為人母的責任,而不是偷懶不管或者交給家中的老人來做。

家長懶一點小孩更出色, 問題的主要是: 父母該如何“懶”?

但是當孩子長大之後,父母們就要逐漸放手將一些事務交給孩子做了,比如説孩子們要逐漸學會自己刷牙、自己穿衣、自己洗漱和整理等。

並不需要一下子全交給孩子,但需要讓他們逐漸學會。

等孩子長到了一定年齡,如果父母們還以孩子還小為理由,或者認為孩子動作太慢做得不如自己好而親自代勞的話,孩子很可能會變成一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巨嬰”。

前幾天剛看了一部日劇——《温室裏的加穗子》,劇中加穗子的母親就是因為掌控欲太強以及太疼愛加穗子所以把她養成了一個巨嬰,以至於加穗子到了畢業的年齡,依然像個孩子一樣不知道該如何獨立賺錢生活,事後她不得不從頭開始學會獨立。

相信任何一個父母對孩子的疼愛和管教,初衷都不是要教育出一個像加穗子一樣的孩子,那就要學會從娃娃抓起,讓孩子學會做好自己的事情。

家長懶一點小孩更出色, 問題的主要是: 父母該如何“懶”?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們也切記要告訴孩子不用硬撐着,在該求助的時刻也需要學會求助,在TED的演講中,米歇爾·蘇利文就曾説過:“尋求幫助,是一種能力,並不是一種弱點。”

我非常認同她的這個觀點,讓孩子明白這個道理既可以讓他們學會向外界求助學習,從而避免閉門造車,還可以避免他們因為強撐而做出傷害自己的事來。

第二,讓孩子自主抉擇、自主嘗試、自主改進

除了要讓孩子在生活小事上學會自主完成之外,還要讓孩子學會在“人生大事”上自主抉擇、嘗試和改進。

家長懶一點小孩更出色, 問題的主要是: 父母該如何“懶”?

比如孩子到底要學習什麼特長,以後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要參加什麼比賽等等,在做這些決定時父母們就不需要過於“勤快”的幫孩子了,這個時候就是幫倒忙,孩子不僅不會感激,還會覺得父母管得寬。

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要什麼孩子自己肯定是最清楚的了,倘若父母非要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做決定,會導致孩子走上自己不喜歡、不擅長的道路,最後的結果必然不是孩子喜歡的,那麼此時的他們又怎麼會幸福呢?

除此之外,父母終究要老去,孩子終究要長大,要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所以他們必須要學會獨立不依靠他人。

然而人學會獨立和堅強也是需要時間的,這個情況下自然是越早讓孩子嘗試越好,試錯成本低,孩子積累的經驗也會更多一些。

所以從孩子上學開始,一些事情就放手讓他們自己做決定和嘗試吧,如果擔心孩子因為閲歷尚淺從而做出錯誤的決定,那麼父母們可以在孩子做決定的時候把把關,當孩子做完決定之後根據自己的社會經驗和見聞給孩子提供一些參考,避免孩子因為信息差而犯錯。

家長懶一點小孩更出色, 問題的主要是: 父母該如何“懶”?

哲學家恩格斯曾説:“最好你們能獨立處理事情,這將使你們獲得信心。”

我相信孩子有了經驗從而學會獨當一面之後,他們的自信心也會越來越足,因而發展得也會越來越好。

第三,嚴慈相濟、恩威並施,該鼓勵支持時不要“偷懶”

父母一旦“偷懶”,那麼孩子就要“勤快”起來,但是有很多事都是他們第一次做,所以緊張、膽怯在所難免,挫折、失敗也非常常見,這個時候父母們可不要出於讓孩子獨立的理由而“偷懶”,要學會嚴慈相濟、恩威並施。

家長懶一點小孩更出色, 問題的主要是: 父母該如何“懶”?

孩子還處於逐漸積累經驗,形成自我認知的時期,此時的他們如果想要堅持走下去還離不開外界的鼓勵和肯定。

因此如果孩子失敗了,自我懷疑和放棄了,父母們就一定要及時注意到並鼓勵孩子或者和孩子一起找出問題所在,有的時候問題不出在孩子身上,而出在環境和他人身上,父母們需要和孩子講清楚避免他們把錯全攬在自己身上進而變得抑鬱或自卑。

這種做法不僅可以幫助孩子重拾信心,還可以讓親子關係更加緊密。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物,他們也需要自己的成長空間,因而有時候必須施行“懶”教育,這一點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父母認可並執行了,但是“懶”的時機要選對,否則會讓孩子感覺壓力過大或者覺得父母不夠關心自己。

家長懶一點小孩更出色, 問題的主要是: 父母該如何“懶”?

為此上文也介紹了幾種“偷懶”的姿勢供大家參考,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夠在父母的“懶”教育下成長為一個“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強獨立之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29 字。

轉載請註明: 家長懶一點小孩更出色, 問題的主要是: 父母該如何“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