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Tina育兒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
大學閨蜜跟我吐槽了一件事兒,Tina也跟大家分享一下。
閨蜜弟弟家的女兒暑假一直在她家住。小女孩剛5歲,正是調皮的時候,某天,把牀當成蹦蹦牀跳來跳去。閨蜜丈夫看見後,不樂意了,一直拿這事兒跟閨蜜生氣,抱怨,吐槽……這就導致,閨蜜家10歲的兒子也開始學着爸爸的樣子,跟自己媽媽(也就是我閨蜜)發脾氣,抱怨,吐槽。
閨蜜深呼吸,跟自己丈夫理論:“首先,她是個5歲的孩子,確實調皮了一點,也有做得不對的地方。但是,你是個大人,如果你看到孩子這樣做不對,可以跟孩子耐心地講嘛,孩子也會聽啊!雖然不是咱們的孩子,可是我親弟弟的閨女,我們也能管啊,不能讓她變成熊孩子啊?你跟我發脾氣能解決什麼問題?埋怨我不該幫我弟弟帶孩子?你抱怨這些有用嗎?誰家還沒個求人辦事兒的時候?要是咱們倆都上班,咱們兒子送去我弟弟家,我就直接跟我弟弟和弟妹講,孩子別慣着,該怎麼教育怎麼教育!你學着點,看我怎麼教育小侄女!”
閨蜜接着把小侄女從牀上抱下來,蹲下來跟小侄女説:“寶寶,來姑姑跟你聊一聊。姑姑小時候也喜歡跟你一樣玩“蹦蹦牀”。有一次,跳着跳着就從牀上跌下來了,摔在桌子上了。你看,姑姑的額頭還有一大塊疤痕呢?就是小時候玩“蹦蹦牀”給摔的。”
小侄女摸摸閨蜜的額頭,問:姑姑,還疼嗎?
閨蜜説:不疼了!但是當時摔下來,可疼了,還流了好多血呢!
小侄女特別乖地説:姑姑,那我不跳了,我跟哥哥玩拼圖去!
閨蜜説:可以啊,那跟哥哥去玩拼圖吧!
閨蜜站起來對着丈夫説:看到了嗎?如果遇到問題,你不想辦法解決,而是對我發脾氣,對我抱怨,有用嗎?你看到我剛才跟孩子説的話了嗎?下次麻煩你用點腦子,耐心點,編個“善意的謊言”給孩子,哄她玩安全的遊戲,告訴她這樣做不對,會有什麼後果,不就好了嗎?
的確,閨蜜的這種解決方法給了很多父母一盞明燈。尤其是那些沒有耐心,還愛發脾氣的父母。
為什麼有些孩子會沒耐心愛發脾氣愛抱怨?
Tina就親眼見到過,在商場裏,有位爸爸,對着自己剛幾歲的兒子大打出手。孩子媽媽攔着護着,根本沒用,旁邊還有人勸,可是這位爸爸是看到越多人在勸説,反而對孩子下手更狠了。
我也想去拉架的時候,好朋友拉住我,對我説:這樣的爸爸,早晚會有人收拾他的,即使沒人收拾他,老天爺也會收拾他的。你最好別去拉,你沒看見,這位爸爸已經失去理智了嗎?直接報警吧!
最後,警察來到,把這位爸爸帶走了,媽媽抱着孩子邊跑邊哭,由警察帶着去了醫院。
孩子沒有耐心,愛發脾氣,愛抱怨歸根結底是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家長給了孩子不好的榜樣;另一方面家庭環境過於嚴苛,孩子感受不到包容、理解和支持。
我們鄰居,一位男士,特別愛説的一句話就是“你就是個廢物”,這句話他經常對自己妻子,自己孩子説。這就導致,他們家,夫妻關係緊張不和睦天天吵架,父子關係極差,剛10歲的兒子揚言要跟他斷絕父子關係。
刨根溯源發現,這位男士的父母,都70來歲了,平時對他説話的時候也是這句話,遺傳和家庭環境的好與壞,真的是太重要了。好,會讓子孫後代,好上加好;壞,會讓子孫後代,好也變壞……
這就是壞榜樣的作用。
再來説説嚴苛的家庭環境。
前兩年,一位北大學子給自己的父母寫了一篇“萬字長文”的控訴,父母對他的嚴苛程度很可怕。孩子在小時候,穿什麼衣服,母親都要干涉,且學校要求的着裝,母親都自以為是地替孩子包辦,不允許孩子反抗。
我也親眼看到過一些家庭,他們的父母都已經70多歲了,但是對於40多歲的子女仍舊是:工資必須上繳,吃飯必須要怎樣,穿衣必須要怎樣,包括家裏什麼時候開燈,關燈,沙發坐完之後要怎樣,電視機什麼時候可以看,鞋子怎麼擺放,衣服怎麼放置,甚至洗澡時間都是一週規定2天……這簡直就是跟坐監獄一樣。
想來,這些家長也許是想要家族有好的傳承,所以制定了一系列的規定。但是,Tina想説,好的傳承一定是品質方面的,而是死板的教條主義。
中國晚清時期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書法家——曾國藩曾經這樣説過:
家庭興旺的規律是:天下官宦之家,一般只傳一代就蕭條了,因為大多是紈絝子弟;
商賈之家,也就是民營企業家的家庭,一般可傳三代;
耕讀之家,也就是以治農與讀書為根本的家庭,一般可興旺五、六代;
而孝友之家,就是講究孝悌的、以和治家的家庭,往往可以綿延十代八代。
條條框框規矩太多,未免過於苛責。只要在大原則範圍之下,保證孩子行為舉止正確就可以了。而且中國講究是“和”,家和萬事興。
父母給孩子和睦的家庭氛圍比用規矩限定孩子來得更有效果。如果您也認同Tina的觀點,歡迎點贊和評論,大家一起探討,一起進步。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關注我@Tina育兒 查閲更多近期熱文:
女兒想要弟弟,媽媽堅決不要,女兒寄希望於“爸爸的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