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誤導父母的4種育兒理念,再不改正後果不堪設想,請家長警惕

由 酒書端 發佈於 健康

孩子的言行受家長影響,有什麼樣的家長,就有什麼樣的孩子。同樣的孩子,不一樣的家長,不一樣的結局。

中國傳統的教育觀念能綿延千年,當然有它存在的合理性。然而,其中有很多觀念已經跟不上日新月異的時代,再用這些觀念培養孩子,只會耽誤孩子的一生。比如下面的4條:

1、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有人説,教育,從孩子出生那一刻,便開始了。

於是,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少孩子都被家長逼着一路“搶跑”,不滿三歲的孩子就被推向了五花八門的早教班、親子班和幼兒園,學拼音、學英語、學數學、學詩歌、學朗誦、學繪畫、學舞蹈……

在幼兒階段就讓孩子過早學習小學階段才能接觸的內容, 並不能促進孩子身心的發展,反而會導致孩子進入小學後喪失對知識的新鮮感,產生厭學情緒,直接影響孩子一生的學習興趣。

孩子過早被灌輸知識,扼殺的不只是想象力和創造力。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了多少父母的毒雞湯,成了人們將遺憾與夢想強加在孩子身上的藉口。毀掉孩子的不是貧窮,而是一顆焦慮的功利心。

2、孩子只用管好學習

“你只管好好學習,其他什麼都不用管。”

這是朋友孩子聽父母説過最多的一句話。從小打起,大家都給他灌輸一個思想:飯我給你做,衣服我給你洗,家裏什麼事,你都不用操心,搞好自己的學習就行。

從小隻讓孩子學習,看起來沒問題,但從長遠看來,卻藏着很深的坑。而等到孩子長大,他會發現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學習固然是很重要的事情,但也不能忽略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對於孩子來説,成長和學習同樣重要。

一個只會學習,只負責學習的孩子,未來的學業再優秀,也無法彌補成長中失去的那些美好品質,比如獨立、責任感還有怎麼去愛人。

3、教育孩子是媽媽一個人的事

教書十幾年和家長們接觸下來,有一個發現,但凡家裏有個懶爸爸,把孩子教育都扔給媽媽的,孩子往往性格不夠自信開朗。

究其原因,因為媽媽既忙工作又忙家務還要忙孩子,強度確實大,心理失衡,脾氣容易急躁、發飆,而這個時候孩子是最容易被當作發泄口的。

在媽媽的強勢下,孩子就容易形成這樣一種性格狀態。如果爸爸能主動承擔起部分的教育任務,媽媽的狀態往往就比較舒展,親子關係也會更加親密和諧,相應的,孩子也會表現出更多的自信。

其實,父親參與孩子的教育,並不會花爸爸們太多的時間,只要做一點點改變和抗爭,比如下班抽出來一個小時陪孩子,對孩子來説,都是幸福的事。

4、孩子還小,長大自然就會變好

“孩子還小,大了就好,你怎麼這麼小心眼,跟一個孩子計較啊!”很多人,尤其老一輩的人經常這麼説,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總是懷抱着“大了就好”的美好想像,完全不去澆水培育就天天想着花會自己開好,可天下哪來這等便宜的事

很多事情,年幼時及時引導,大了再出問題最多也就是查缺補漏,可要是一直抱着“大了就好”的幻想,最終你會發現,查缺補漏變成了女媧補天甚至精衞填海。

做好我們該為孩子做的,不管是幫他們建立習慣、培養性格、養育教養還是其它,然後再耐心等他們按自己的時間表長大,這才真的有意義。

愛孩子,是我們的本能;給孩子立規矩,讓他成長為一個能夠獨當一面的大人,是我們的責任。規矩與愛的統一,才能成就孩子的未來。

請不要再以“孩子還小、長大就好了”來放縱、溺愛孩子!

其實,孩子還小,現在教育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