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所説的一種物質,是黃麴黴素,早在1993年的時候,黃麴黴素就被世界衞生組織定為I類致癌物,它也是公認的最強的致癌物。
研究發現,黃麴黴素有20多種類型,它們廣泛存在於花生,玉米,小麥,大米,堅果,豆類,肉類,乳製品,甚至水產品之中。
很多家庭經常會發現這樣的情形,經歷了漫長的梅雨季節,或者稍微潮濕一點的環境,就很容易讓家裏的糧食出現發黴的現象,也有一些被燻的臘肉,或是醃製的泡菜,肉製品也有可能出現發黴,但是很多人,不會把發黴的東西扔掉,他們會用水清洗掉這些黴,然後食物看起來似乎又恢復了正常。
但是果真是這樣嗎?
洗乾淨的其實只是外表,黃麴黴素其實早已入侵到食物的內部,別説用水洗了,就是你用開水去煮,都無法將其完全殺死,因為黃麴黴素具有耐高温的特性,一般的烹飪温度根本不可能將其破壞,研究發現,它的裂解温度是280攝氏度。
在20餘種黃麴黴素的類型中,又以黃麴黴素B1的致癌性最強,由於黃麴黴素B1的毒性比砒霜還大,所以它可以引起急性中毒,特別對肝臟的傷害很大,也可引起慢性中毒,甚至致癌。
黃麴黴素B1主要誘發的是肝癌,與此同時,還可誘發胃癌,腎癌,大腸癌,乳腺癌,胰腺癌等等。
所以如果你的家庭裏如果發現任何一種食物黴變,哪怕只有一點點,也建議你及時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