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強迫行為不是強迫症!科學區分是關鍵!

由 童豔紅 發佈於 健康

生活中很多人都説自己是強迫症

手機app的右上角一定不能有小紅點

家裏地面上一定不能留一根頭髮

所有物品必須分類擺擺好……

今年6月,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接診了多例這樣的患者。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主治醫師侯正華博士提醒,強迫行為不等於強迫症,科學區分是關鍵。

什麼是強迫症?

所謂強迫症,就是“一個人自相搏鬥”。廣義的強迫障礙主要表現為:強迫回憶或者思考某些沒有意義的事情;強迫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什麼重病;害怕自己的眼神餘光會看某些東西;因為擔心怕髒而不停洗手或者衣物;控制不住地數台階或者電線杆;所有東西都要放整齊;睡覺總擔心房子會塌;擔心自己會傷害別人;或者控制不住地收集沒用的物品,甚至是垃圾。另外,拔毛症和軀體變形障礙也被歸入強迫症及相關障礙。

目前,強迫症是患病率僅次於抑鬱障礙、酒精和物質濫用、社交恐怖障礙的常見精神障礙。全球大約存在不同程度的強迫症患者7000萬,其終生患病率約3.0%,男性多於女性,通常於青春期或成年早期發病,首發年齡約為20歲,男性一般早於女性(男性6-15歲,女性20-29歲),強迫症與其他焦慮障礙的共病率高達55%以上,社會功能損害嚴重,療效不佳,預後較差,且自殺率較高。

什麼樣的強迫行為會構成強迫症?

判斷一個心理狀態是否是疾病狀態

要綜合考量

一般情況下

包括症狀的強度、持續時間

以及是否對自己的生活

工作或者社會功能產生損害

對於強迫症來説

主要有兩大症狀表現

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

如果強迫症狀佔據了生活的大部分時間(比如每天超過1小時),嚴重影響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患者本人也為此苦惱不已,或者其本人沒有察覺異常,但是周圍人發現他的異常行為,比如反覆關門或者洗手,這時候就要高度懷疑存在強迫症的可能。

另外,也可以通過耶魯布朗強迫症狀評定量表進行自測,作為參考。

而生活中很多自稱“強迫症”的人,往往只是表現為強迫症狀,比如出門前再確認一次門有沒有關,地上有頭髮想要打掃乾淨等,他們的強迫症狀往往是為了讓事情做得更完美一些,並不會讓自己感到痛苦,甚至影響生活工作。他們的行為更多地是反映出一種個人的焦慮,而非強迫症。

如何進行強迫症的自我調整?

強迫症就像只“紙老虎”

越是擔心恐懼

他往往越會糾纏不放

當心理上出現不良感覺

要學會及時宣泄

特別是強迫症患者

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進行自我調整

順其自然法。調整心態,凡事順其自然,停止糾結。減輕和放鬆精神壓力,做完就不再想它。

滿灌法。簡單地説,就是一下子讓你接觸到最害怕的東西。比如怕髒,那就接觸最髒的東西。若確實很髒,你洗手的衝動會大大增強,這時你的助手將禁止你洗手,你會很痛苦,但要努力堅持住,隨着練習次數的增加,焦慮會逐漸消退。但此法適合意志力較強的人進行。

系統脱敏法。先學會放鬆,然後由易到難列出強迫性行為的次數和激怒情境,再對每種情境下的強迫行為逐漸進行放鬆脱敏。就洗手癖而言,應一步步減少洗手時間,依次執行下去。

轉移注意力。不要去糾結症狀,想象強迫症狀就像一個來滋事的“小混混”,你越是糾纏,越是難以擺脱,你若是隨其折騰,強迫思維自然會逐漸褪去。

專家提醒:如果各種自我調節不佳,建議要向正規醫院心理精神科醫生諮詢,必要時進行系統的醫學干預,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若多種保守治療方法效果不佳,部分患者還可以選擇深度腦刺激治療。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南京零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