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孩子受委屈,不要做這三件事,怕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有人説,現在的父母都怕自己的孩子,父母的怕表現在方方面面,小時候怕孩子吃不飽穿不暖,長大了又怕孩子在外面受委屈。這種怕可以是生活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父母總是想把最好的東西給孩子,然而我們必須接受的現實是,孩子總有一天要離開我們的羽翼獨自生活。

前幾日家長羣在討論一孩子玩手機,被父親批評管教之下竟然投河自盡的新聞,惋惜之餘也有家長髮表自己的看法,想在養育一個孩子真的太不容易了,不僅要注意孩子的生活起居,又要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最重要的還是要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可不想讓孩子受了委屈。

然而我認為,家長給予孩子的不應該只是呵護,也要讓孩子適當的經歷一些磨難,畢竟人生不可能永遠一份風順,其實有些時候我們總是自以為是的認為孩子受了委屈,特別是在幼兒時期家長不可替孩子“包辦“,過度的溺愛只會適得其反。

在某些時候,孩子的認知並沒有認識到受委屈的概念,而這種概念是父母強加的,潛意識裏認為孩子受了委屈。

有一種父母是這樣的:1.家長總想把最好的東西給孩子,當別人家的孩子買了新衣服、新鞋子,趕緊也給自己家孩子買,別人家都有,咱們也得有,可不能讓孩子受委屈。2.孩子開始上學時:”寶寶你在幼兒園裏有沒有同學欺負你?老師對你好不好?受欺負了就趕緊告訴媽媽。“3.當孩子和朋友玩耍受到冷落時,媽媽就會走過去問其他孩子,”你們為什麼不和我家寶寶一起玩?“

1.把最好的東西給孩子,不然就是委屈孩子

家長總想把最好的給孩子,希望讓寶寶接受最好的教育,生活在更好的環境,然而什麼東西才是最好的?

曾經有一個故事刷爆了朋友圈,一位媽媽打算把孩子送到全託幼兒園,這時候媽媽就對孩子説:“媽媽上班比較忙,等媽媽賺了錢就送你到更好的幼兒園,媽媽不陪着你你會狠媽媽嗎?”女兒回答道:“媽媽我不恨你,等我長大賺到錢了,我就把你送到最好的養老院。”

當母親聽到女兒的回答時,她淚流滿面。顯然她女兒的話超出了她的心理預期。母親認為她給孩子的是最好的,但這是真的嗎?事實上,造成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是很多父母年輕時生活在物質匱乏的時代,心裏有很多遺憾,所以不想在孩子的童年留下遺憾,這會導致這種錯誤的看法。事實上,孩子想要的不是最好的。他缺少的是父母給他的。例如,孩子最缺少的是父母的陪伴。

2.把分離焦慮傳遞給孩子只會適得其反

有的孩子開始上幼兒園了,許媽對孩子過度焦慮,總是擔心有人欺負自己的孩子,所以總是要問問孩子,“有沒有人欺負你“之類的話,其實這種方式的問話會把焦慮傳遞給你的孩子,因為這樣你會傳遞給孩子一種信息,你在幼兒園可能會被人欺負,這也會直接導致孩子在學習翫耍中分心。

父母的心情可以理解,如果想了解寶寶的情況,不妨換一種溝通方式”寶寶今天認識了幾個新朋友啊?“”今天在幼兒園玩了什麼好玩的遊戲啊?“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溝通能力,也瞭解到孩子今天在幼兒園的情況何樂而不為呢!

3.孩子的事情大人最好不要參與

當自己的孩子受到排擠、冷落的時候,父母首先想到的就是過去幫忙,但是如果一個人在一個新的環境下總受到排擠,父母可以幫一次、二次,但是從長遠的角度考慮,最重要的還是教會孩子如何與人相處才是最重要的。

對孩子而言父母挽求來的友情更像是一種施捨,不要讓孩子有一種自己是受害者的心態,父母盲目的幫忙只會讓孩子喪失主動溝通的能力,所以這時候父母不妨讓孩子感受這種被冷落的不甘心,並鼓勵孩子主動去和其他人溝通,只有慢慢的磨合才能讓孩子融入集體。

我們可能因為孩子沒有吃到、玩到、用到而自責,也可能因為受到冷遇而擔心,也會因為孩子受到欺負而憤怒,然而我們不可能永遠讓孩子生活在羽翼之下,作為父母,我們如何正確地看待孩子們之間的不平等,這非常重要,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理性地教會我們的孩子應當如何應對各種困難。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33 字。

轉載請註明: 怕孩子受委屈,不要做這三件事,怕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