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和孩子説這幾句話,往往能使娃更自信又獨立,你是否對娃説過
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最重要的模仿對象。
執筆:毛婷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最親密的夥伴,更是孩子模仿和學習的對象,對孩子而言,父母即是他的全世界,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爸爸媽媽的言行一定程度上決定着孩子的未來。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之前有位博主在網上提出了這麼問題,看似很日常很小的事情,但寶媽們的探討卻並沒有這麼簡單,因為很多父母都在這個時候反思到自己日常對孩子的態度存在問題,大致分為這麼幾類:
1、噓寒問暖式
從孩子放學開始就各種事無鉅細的“連珠炮式”詢問,“今天中午吃的啥啊?”、“學校有沒有被欺負啊?”、“作業佈置了什麼啊?”等等,全然不顧孩子心裏的真實想法。
2、放養政策
典型的甩手掌櫃,一般出現在老人帶娃和全職寶媽的家庭,原則上只要孩子吃飽穿暖,其他的事情一概不過問,完全忽視了孩子的內心世界。
3、命令威權式
在與孩子的相處中,總是充滿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的“命令式”語氣,嚴格地規定孩子的一切行為舉止。看似嚴格,實則透露着壓迫。
……
這是幾種最為代表性的“中國式親子相處”模式,但殊不知就是這些看似微小的言談,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1、孩子哭鬧時
“等你不哭了,媽媽再幫你解決問題。”
小孩子都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他們很難像大人一樣合理的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拒絕什麼,而在這個階段哭鬧已經是他們能想到的最好的辦法了。一方面可以逃避造成的問題,一方面也可以得到父母的安慰。如果父母怒罵或者嚴格禁止,孩子的內心不理解,只會更加委屈。
因此先要穩定孩子的情緒,告訴他哭鬧沒有用,等你什麼時候停止了,我們再來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在不妥協的情況下穩定的交流,讓他知道哭鬧無用,自然就能冷靜下來。
2、孩子被打時
“不能主動欺負別人,但也不能被人欺負。”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總是會説不要和別人打架,但孩子之間難免有摩擦,這種時候家長的處理則顯得尤為重要。如果孩子總是被人欺負,性格上會變得內向和懦弱,因此家長要鼓勵孩子不被別人欺負,讓他知道自己的界限在哪裏,找回信心和勇氣。
3、孩子被搶玩具時
“你們可以一起玩,但你的玩具你做主!”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物權所屬”問題,如果有孩子來家裏做客,家長非要把自己娃喜歡的玩具送人,認為這是大方懂得分享,實際上完全忽視了自己娃內心的尊重感,他會覺得自己最愛的玩具也不屬於自己,父母並不是真心的愛自己,從而產生叛逆和疏遠父母的傾向。
如果和孩子講,你自己的東西自己做主,理解孩子對玩具的佔有慾,但讓孩子和別人一起玩,也能讓他懂得分享的樂趣。
4、孩子失敗時
“成功路上需要耐心,這次不行我們再努力下一次。”
好比一起拼圖,孩子始終拼不好,自信受到打擊之後就想放棄,或者脾氣都摧毀掉,不少寶媽這會都要爆發了,但聰明的寶媽都明白這樣無濟於事,只會讓孩子重複這個惡性循環。
應該要告訴孩子,做事都有成功失敗,放棄或許很容易,但堅持一定很酷,不成功我們就接着再來一次嘛,鼓勵孩子的信心,這樣才能用恆心堅持下一次的難關。
大家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在這條路上自然是要與孩子一起成長的,讓孩子做回孩子,就是最好的童年,保持他的童真久一點,就是最好的父母之愛,因此寶媽寶爸們,需要多注意與孩子交流的方式:
1、不要打罵孩子:這種都屬於“為你好”的PUA育兒之道,沒有哪一個專家證明過打罵能夠讓孩子出息,反而是不幸的人一輩子都在治癒童年。
2、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恰恰是最為敏感個脆弱的,心裏也有自己的堅持和執着,不要以自己的想法概括所有。
3、及時的和解:如果親子關係不太和諧,應該先低頭的是父母這一方,主動放下威嚴去尋找問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