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老人帶娃常踏入餵養誤區,兒媳不爭不吵巧施妙計,婆婆開心照做

由 公羊易綠 發佈於 健康

文|凝媽

孩子出生以後,就涉及到帶孩子的問題。媽媽們一個人帶孩子肯定不現實,勢必要找人幫忙帶孩子。

找保姆還是找老人?比較而言,還是老人更穩妥一些,所以全國60%以上的家庭都是老人帶孩子。

但是,問題來了,當孩子6個月左右添加輔食的時候,原本和諧的家庭會變得矛盾重重。

這時大多數媽媽返崗上班,老人就擔負起餵養孩子的重任,但是因為理念的關係,老人和年輕人常會在餵養問題上發生分歧。

在媽媽論壇裏看到過這樣的案例:婆婆不會給寶寶做食物,我又不能辭職回家,該怎麼辦?

寶寶1歲半,早到了可以吃輔食的年齡。自己上班,婆婆帶孩子。婆婆每天上午做一次面或者餛飩,中午和晚上吃白米飯,基本上沒有可以吃的菜,其他時候都是吃牛奶。

跟婆婆説過幾次單獨給孩子做點菜,但最多會做個蛋湯或絲瓜湯,沒有多大改善。老公説婆婆記性不好,也不會做,沒法溝通。

很想自己帶孩子,但是收入比老公多50%,有房貸和車貸,辭職後家庭收入鋭減,將會入不敷出,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這位媽媽的煩惱其實很普遍,縱觀周圍帶孩子的老人,在餵養問題上,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

老人多數沒有新的育兒知識,喜歡按照自己的老一套餵養孩子。他們認為以前就是這麼帶孩子的,孩子也長得不賴,憑啥現在就不行了。

1、有米有面萬事足

老人認為吃飯就是吃米飯、吃麪食,給孩子做飯時,只簡單的給孩子做饅頭、麪條、米飯等主食,孩子吃主食吃飽了,不吃其他食物,他們也會感到很欣慰。

米飯、麪食只能給孩子提供足夠的碳水化合物,卻不能提供充足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這些營養。等孩子生長髮育出現滯後、容易生病的時候,去醫院檢查才發現營養不良,還要補充其他營養物質,讓孩子遭罪。

2、吃肉有營養

過去,生活條件差,很難吃到肉,認為肉就是最營養、最珍貴的食物。現在生活條件好了,總喜歡給孩子吃肉。如果做一次肉,看孩子愛吃,老人都不捨得吃,謊稱自己不愛吃,一股腦兒端到孩子面,讓孩子吃個夠。

肉是很好吃,也富含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孩子需要吃肉,但是不宜吃得過多。

孩子吃肉太多會攝入過多的熱量,導致發胖,現在胖孩子比例不低,跟吃得太好不關係。孩子的胃腸功能發育不完善,吃太多肉不好消化,容易導致積食,會出現發燒、上火等身體不舒服的情況。常常吃太多肉,小時候問題不明顯,等到大一些,一些慢性疾病會慢慢找上門來。

3、菜湯泡飯、泡饅頭可以補充營養

孩子小時候咀嚼能力有限,老人為了讓孩子能吃點菜,還喜歡用菜湯泡飯、泡饅頭給孩子吃。他們認為,菜湯營養豐富,孩子即使不吃菜也能吸收菜的營養。

菜湯中更多的是油脂、鹽的成分,幾乎沒有什麼營養,起不到補充營養的作用。反而會破壞孩子的咀嚼能力,導致營養攝入不足,影響身體發育。

4、喝奶就能長得壯

牛奶補鈣,營養豐富,這是很多老人的共識。如果孩子不太愛吃飯,老人就會給孩子喝牛奶,認為孩子只要喝了牛奶,就能長得高長得壯。

牛奶自然是一種很好的食物,中國營養學會也建議孩子每天都要喝牛奶。但牛奶不是萬能的,它的作用也是補充蛋白質、脂肪、鈣,還缺乏維生素、碳水化合物,只喝牛奶依然不能滿足身體的全部需要。

牛奶也不是唯一的補鈣佳品,美國責任醫生協會在2010年曾宣稱“關於牛奶有助於強健兒童骨骼的宣傳語,事實上是無效的安慰劑!”

5、不加鹽沒力氣

看媽媽們給寶寶做飯不加鹽,老人就説不加鹽沒滋味,孩子吃了也沒力氣,做飯時總是偷偷地給孩子加鹽。

範志紅在書中説過:孩子腎臟功能發育不完善,還不能排出過多的鹽。過早給孩子加鹽,孩子的口味就很重,以後患有慢性疾病的幾率會增加。

上面提到的餵養問題,如果不加以糾正,長期以往,會對孩子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所以如果老人有類似問題,一定及時糾正,告訴老人正確的餵養方式是什麼。

1、飲食均衡

孩子需要的營養是多方位的,要保證營養均衡,讓孩子吃各種食物。

脂肪:肉類、植物油、餡餅、牛油果、奶酪等食物可以提供脂肪,給身體提供熱量。

碳水化合物:麪食、土豆、米飯、穀類食物提供碳水化合物,給身體提供能量

蛋白質:肉類、魚類、蛋類、堅果類食物提供蛋白質,促進肌肉生長和組織修復。

維生素:胡蘿蔔、綠色蔬菜、水果中富含維生素,保護皮膚、促進骨骼生長。

礦物質:牛奶、奶酪、深藍色葉菜、豆製品、肉類、海鮮、堅果中富含礦物質,促進骨骼發育和紅細胞生成。

纖維:水果、蔬菜中富含纖維,促進食物消化。

2、食物多樣化

很多老人做飯比較單一,只會做幾種飯菜,孩子很容易吃膩了,變得不愛吃飯。這不是孩子的錯,要想讓孩子吃飯,就要多變換花樣,讓孩子對飯菜有好感,每天都能吃到不同的口味,孩子感覺新鮮就會愛上吃飯。

人是視覺動物,孩子對顏色、形狀特別敏感,如果飯菜做的好看一些,好玩一些,多做幾樣,孩子因為好奇,嚐嚐這個嚐嚐那個,還沒等吃夠就吃飽了,各種營養也能全部攝入。

3、孩子的飯要區別對待

孩子的飯不同於大人,尤其是在1歲之前,甚至是3歲之前,孩子都需要單獨做飯。

因為1歲以內的孩子不能吃鹽,也不能加很多調料,所以特別需要單獨準備。

孩子的咀嚼能力也不能一步登天,而是一點點發展起來的。開始吃泥糊狀食物,逐漸能吃粥類食物、吃小顆粒食物、吃大顆粒食物、吃手指食物,最後發展成和大人吃一樣粗細的食物。

給孩子做飯,要時常觀察孩子的接受能力,緊跟孩子的步伐,讓孩子吃上適齡的食物,在不同時期獲得不同營養,才有利於身體發育。

很多媽媽表示,老人的問題真實存在,也知道孩子該吃的好一些。可是,在跟老人溝通的時候,總會遇到障礙。老人不聽不説,還會慪氣,導致家庭不和,甚至撒手不管孩子了,這更讓人感到為難。

我婆婆也像天底下的婆婆一樣,為了讓婆婆能在餵養方式上有所改變,我也是想盡了方法。跟婆婆直接説,她肯定聽不進去。

婆婆還説,你們年輕人知道上網查查,我們又不會上網,哪知道怎麼換着花樣做呢?

其實,婆婆也有追求,只是苦於沒有素材。我想到一個辦法,給婆婆買書,前後大約買了5本輔食書。婆婆簡直如獲至寶,每天捧着書看,開始學着上面的菜譜做,還學會了舉一反三。書上的是食材如果買不到,她會換用其他食材,做出來的飯一樣美味可口。看着婆婆努力學習的樣子,真的好感動。

我們用的輔食書,有早餐、二十四節氣飲食、長高食譜、0起步的輔食書,從6個月一直到青春期都有,可以説是包羅萬象了。

對於剛添加輔食的家庭來説,比較適合看《輔食每週吃什麼》,這本書可以幫你解決以下問題:

1、更新餵養理念

作者是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營養醫師劉長偉,專業可信。

書中介紹了很多餵養理念,比如添加輔食時間、輔食怎麼喂、不能把米湯果汁作為最初輔食、不能讓寶寶過早吃成人食物、1歲以內的寶寶不能吃鹽、不能給寶寶吃煮過的水果汁和蔬菜汁、如何引導寶寶自主進食等等。

如果我們把這些知識講給老人聽,他們會認為是在教訓他們不願意接受。從書上看到就不一樣了,那可是專家説的真理,就該相信才對。

2、不同年齡段輔食添加指導

書中對不同年齡怎麼吃輔食進行了詳細介紹:6月要吃富含鐵的米粉、肉泥,7月安排1-2頓輔食,8月多嘗試末狀食物,9月吃稠粥、爛麪條,10月吃軟飯,11月吃顆粒大一些的食物,12月輔食的量增加,1歲以後向成人過渡。

每個月都有一週的參考食譜,週一到週日吃什麼,一天幾頓飯吃什麼,都有具體安排。如果不知道如何變換花樣,直接套用食譜即可。

3、215道輔食具體做法

這本書一共提供了215道輔食,還可以舉一反三做出更多輔食。

每道輔食介紹得也很詳細,有食材種類、食材用量、具體做法、營養物質和功能,通過文字介紹,就能做出和書上一樣的輔食。

4、讓孩子看圖選輔食

每道輔食都有一張精美的圖片,很適合孩子看。沒事的時候,就讓孩子看菜譜,認識食物種類。二就特別喜歡看菜譜,1歲多的時候,就能看着書從頭到尾讀菜譜,很有成就感。當他想吃一種食物的時候,就會從書上找出來,讓大人給他做。

《輔食每週吃什麼》還不到一頓牛排的價格,卻可以滿足3年的需要,需要的媽媽給自己、給老人備上一本,緩和家庭關係,改善孩子伙食吧!

飲食關係到孩子的身體健康,不管是老人還是年輕的父母,在開始給孩子做飯時,總會踏入一些誤區。如果不及時糾正,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未來健康。

孩子的健康永遠是第一位的,為了孩子,我們要及時更新飲食理念,學着做好飲食搭配,讓孩子好好吃飯,個個長得壯壯的。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台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