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多少家長説過:“不準哭”!但允許孩子哭,比逗孩子笑更重要!

由 廉擁軍 發佈於 健康

每到給孩子打針看醫生的時候,總能聽到從裏面傳出的各種哭喊聲,此起彼伏!同時也會傳出幾句:寶寶別哭,別害怕,不痛不痛~

寶寶你是男生,要堅強,不哭了哈……

看看媽媽手裏的糖?不哭就給你哦~

也會傳出幾句:別哭了,打個針煩不煩,再哭就多給你打一針,再哭就不愛你了啊

但這種做法真的好麼?不許孩子哭泣,對孩子其實是一種「隱形傷害」為什麼我們不想孩子哭?

家長們多半會説是為了孩子,覺得哭是一種不好的情緒,笑才是,希望孩子能儘快擺脱壞情緒。但哭和笑一樣都是情緒,哪兒有好與不好之分?

「壞情緒」只是大人為情緒打上的標籤而已

孩子的哭泣本身並不是壞情緒,只是影響了大人,讓大人變成“壞情緒”

很多家長會説:不管用什麼方式,只要不哭就行了,問題看似解決,但解決的只是你的情緒問題,而不是孩子的問題!

其實,説白了只是因為自己覺得「麻煩」

害怕處理、不想面對而已

孩子哭泣,是自我釋放的過程

當寶寶剛剛降生,第一要學會的,就是哭,哭泣代表着寶寶餓了、尿濕了、不舒服了受到驚嚇了、沒有了安全感都會哭,哭泣,是有問題要求救,是嬰兒唯一的交流方式。

有的家長覺得愛哭會變成壞習慣,於是孩子哭就不抱、不哭才抱,這樣的情況下,小寶寶是很容易沒有安全感的,他求救求助的信號被無視,如果家長一味制止孩子哭,那麼首先面臨的是,孩子沒法學會正視和認知自己的情緒。

家長不允許孩子哭,也會傳遞給孩子一個信息,爸媽不關心我,不在乎我,不愛我,那麼對於孩子,這些話語背後的隱意是什麼?寶寶別哭,要堅強(否定情緒),煩死了,別哭了(厭惡、反感),再哭就不管你了(威脅),哭啥,哭能解決問題麼?(埋怨),看看人家,就你愛哭(打擊自尊),吃顆糖不哭了~(轉移注意力)

換位思考下,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生活或工作壓力大時,會去看個悲傷電影哭一場運動流一身汗,甚至是去KTV 嚎一晚,等我們發泄完了,會倍感輕鬆,孩子也一樣啊,哭泣是他們唯一的情緒釋放方式,情緒就像彈簧,越是壓制越彈,而反之,就不會,如果孩子從小就習慣去壓抑自己的情緒,長大後愈發不會處理自己情緒問題,久而久之,容易造成性格上的缺憾。

請還給孩子哭泣的權利

家長對於孩子情緒的尊重和引導。是對孩子最好的情緒課堂與情商教育,尊重與認可情緒,能夠坦坦蕩蕩地做一個真實的自己,在以後的人際關係中,也學會照顧其他人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