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晚飯,下樓散步。轉了幾圈後,身前出現了一對父子。
男孩子看起來7歲左右,腳下踩着滑板車,和他爸爸並排走在一起。
他們的談話引起了我的興趣。
“我數學考了92分,爸爸,你覺得我考得怎麼樣?”男孩子漫不經心地問道。
“92分啊,還可以啊。你要不要問問你媽媽?”
原來他們身後不遠處還有一位身着白色連衣裙的女人,那是男孩子的媽媽。
男孩子於是轉過頭來,提高了一點音量,“媽媽,92分,你覺得怎麼樣?”
“92分也可以,不過你現在上2年級,數學很簡單的,你可以再細心一點,考到98分,100分才差不多。以後你還要上三年級,三年級有算數,到時候還要難一些……”
説着説着,男孩子不吭聲了,我卻漸漸陷入了沉思。
想起一句話:素質遠比數字重要。
同理,在小孩子的學習上,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遠比孩子“考100分”更重要。
01 “不陪”才能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一天下午,陪兒子在樓下草地上玩耍。
正逢孩子們放學歸來,一時間,草地上零零散散出現了好多小孩。
我注意到,有幾個小孩低着頭,在草地上尋找枯落的樹枝,然後將樹葉串在樹枝上,做成“烤串”,堆在一起,用“火”烤,邊烤邊喊“賣烤串啦!”
一時間,圍上來了許多小孩,大家爭前恐後地蹲在地上撿樹枝串樹葉,玩得不亦樂乎。
過了一會兒,一位媽媽出現在了一個男孩子身邊,媽媽苦口婆心地在一旁喋喋不休:“快點回去做作業,等會兒還要吃飯的……”
見男孩子不理不睬,媽媽又説道:“你今天的作業不多,也很簡單,一會兒就寫完了,你快回去寫……”
可男孩子依舊無動於衷,只管埋頭擺弄樹枝。一旁的我,着實為這位媽媽感到心累。
朋友圈裏,許多媽媽為孩子寫作業這件事傷透了腦筋。陪着孩子寫作業,似乎成為了每一位媽媽的必修課。
其實,這真的有必要嗎?孩子們被陪着寫作業,他們感受到更多的是一種監督,甚至是監視。
而“不陪”,實則是放手,給予孩子自由,讓他們可以自由把控自己的時間,自由安排自己的生活。
家長們需要意識到,想讓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我們應該儘可能多的給予孩子主動性和成就感。
而陪着孩子寫作業,恰恰是讓孩子有了不自由感和內疚感,久而久之,孩子將會形成壞的學習習慣。
不陪孩子寫作業,能夠強化孩子的自由感,讓他們漸漸擁有自制力,從而覺得學習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02 不讓孩子寫“暴力”作業
記得小時候,老師為了讓我們不再犯錯,會讓我們罰抄正確的公式、定理、字詞甚至課文。罰抄10遍、20遍的可謂是家常便飯。
記得有一位同學做錯了一道題,老師問了他兩句,這位同學當時頂了一句嘴,老師當即讓這位同學罰抄100遍,不寫完不準回家。
諸如此類的罰抄現象,在各個中小學校可謂是不勝枚舉。
許多老師可能都沒有意識到,罰抄的作業,其實是一種暴力作業。這種行為只會讓孩子對學習這件事敬而遠之,漸漸喪失興趣。
作為家長,我們要從小呵護孩子學習的熱情。遇到這種暴力作業,首先得明確孩子是否學會了被罰的知識。如果孩子已經學會了,就沒有必要讓孩子繼續寫下去。
家長應該積極主動地跟老師溝通,讓老師取消這種懲罰方式,不能讓孩子在這種懲罰方式下喪失了學習的興趣。
03 學習目的不必是“100分”
學習需要內驅力,而“考100分”的目標,只能給孩子帶來庸俗的刺激,不會產生良好的內在動力。
一個從小就追求分數的孩子,會形成畸形的學習動機,變得目光短淺,急功近利。久而久之,這很可能會降低孩子的學習興趣,從而影響他以後的學習成績。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小孩小時候學習成績不錯,長大了成績卻一路下滑的原因。這些小孩,經歷了學習上的大起大落之後,心理上很有可能會變得自卑,狹隘,嚴重的甚至會產生精神分裂等不好的心理疾病。
素質遠比數字更為重要。一個小孩的學習品質以及心理健康,很多時候,比“考100分”的目標更為重要。
因此,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而不是着眼於100分的數字,這是家長需要深切關注的。
04 考好了不用獎勵
很多家長會在孩子考試考好了之後,喜不自勝,滿口答應要給孩子一些獎勵。
殊不知,這種因考好了而得的獎勵,是最要不得的。
因為這會讓孩子覺得,學習與考試是一件功利的事情,而不是自己發自內心的熱愛。
凡是功利的行為,勢必不會走得很遠,而孩子熱愛的事情,卻可抵歲月漫長。
讓孩子發自內心地熱愛學習,這就需要家長擯棄考好了就獎勵的行為。
考好了不用獎勵,考得不好,也不需要指責。家長只需要毫不在意,輕描淡寫地彷彿對分數這件事毫不在意,孩子才不會過分敏感,自卑甚至厭學。
讓孩子保持對學習的熱情,不斷鼓勵孩子去獲取更多的知識充實自己,讓孩子學會終身學習,這才是教育的本質與真諦。
寫在最後:
楊振寧曾説:成功的秘訣在於興趣。
想讓孩子做好一件事,首先就一定要讓他喜歡這件事。
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
讓孩子愛上學習,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這是家長帶領孩子走上學習之路最重要的一步。
一個愛學習的孩子,他的未來一定不會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