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在孩子的心裏,媽媽是最美的,因為媽媽賜予孩子生命,和孩子血脈相連。但是有一部分孩子隨着年齡的增長
,和媽媽越來越疏遠,有的甚至老死不相往來
,這樣的家庭裏,大多是因為媽媽在年輕的時候,對孩子不正確的教育方法埋下了禍根。
王大媽已經癱瘓在牀上好幾年了,但她女兒芸芸連一次都沒有回來看過她,甚至都沒有打過電話,可以説是完全聯繫不上了。不知道內情的人,以為芸芸很“冷血”,可是
知道他們家內情的人,卻只是搖頭嘆息
。
芸芸是家裏的最大的孩子,她有兩個弟弟。芸芸從小學習成績不錯,但是媽媽不讓她讀書,7、8歲就要照顧弟弟、做家務。後來10歲她才上了一年級,初中畢業考上了高中,媽媽再一次阻止了她繼續求學的路,讓她輟學去打工。
一個女孩子去外地打工,媽媽從來沒有問過她,在外面過得好不好,工作累不累?她只關心芸芸這個月掙了多少錢,留下一點兒生活費,
趕緊把錢寄回來給弟弟們上學用
。
芸芸後來認識了一個自己很喜歡的人,打算結婚,可是她的媽媽站出來反對,
理由還很過分。她媽媽説:自己兩個兒子還沒有結婚,姐姐要是出嫁了,誰給家裏掙錢買房子、出彩禮錢。如果男方能夠答應給他們家買一套房子,還是可以考慮的。
後來芸芸乾脆和男朋友一起走了,再也沒有回來過,與家裏完全斷了聯繫!即使弟弟想盡各種辦法找到了她,她也不想再看母親一眼,只給了一些錢。
本來孩子和父母有血緣相連,有朝夕相處的養育之情,一般是不會和父母疏遠的。但
那些被孩子疏遠的媽媽,通常有以下幾個相似的特點,通常是年輕時種下的禍根!
一、媽媽特別“偏心”。
很多家庭裏媽媽和孩子發生矛盾,都是因為媽媽不能公平對待孩子,媽媽重男輕女或者是特別喜歡某一個孩子,容易讓其他的孩子內心崩潰。
同一個家庭裏的孩子,都是媽媽的親生骨肉,卻被區別對待,孩子的內心受到傷害,這樣他們和媽媽的關係會越來越疏遠,兄弟姐妹之間也容易出現矛盾。
二、媽媽經常打罵孩子,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有的媽媽教育孩子的方式簡單粗暴,孩子犯錯就會捱打、捱罵。著名的演員陳喬恩就曾經説過,自己聽見母親的聲音就會嚇得發抖,因為小時候經常捱打,她有很嚴重的心理陰影。
年紀小的孩子,他們依賴父母生活,如果別人打他,他還可以向爸爸媽媽訴苦,可是爸爸媽媽如果打他,他是沒有反抗的能力的,孩子經常捱打,內心的安全感會被徹底摧毀。
孩子小的時候捱打,長大了恨不得立刻就離開媽媽的身邊,又怎麼會和媽媽親近呢?
三、媽媽沒有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有的媽媽生完孩子,把孩子交給老人帶,自己出去掙錢了。孩子是媽媽生的,但是人的感情是需要一點點培養和積累的。誰是孩子最親的人,這和血緣關係並不是很大,誰帶孩子最多,孩子就和誰最親近。
所以,很多父母為了孩子出去拼命賺錢,可是等孩子長大了和爺爺奶奶親,對待自己像陌生人一樣疏遠,這還真是做父母的悲哀。
四、媽媽的一些不好的品質,讓孩子厭惡。
有一個媽媽老了,她嫌棄自己的孩子照顧得不周到,飯菜不可口。孩子回懟她説:“你年輕的時候,只顧着自己天天去打牌,飯都不給我們做,你現在有飯吃已經很不錯了。”媽媽身上的一些不好的品質,孩子會在心裏非常厭惡。孩子小的時候敢怒不敢言,孩子長大了就會疏遠媽媽。
羨慕別人的母慈子孝,我們養育孩子就要多用點心,把孩子照顧好、教育好,是爸爸媽媽一生最重要的事業。
a媽媽要多陪伴孩子,給孩子無私的愛。
雖然説母子連心,也需要媽媽多陪伴孩子。媽媽從小照顧孩子,會讓孩子對媽媽產生依賴感,這也是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感情基礎。媽媽的陪伴和無私的愛,會讓孩子內心充滿安全感,讓孩子成為自信、勇敢的人。
b父母和孩子之間,要建立平等民主的親子關係。
打罵孩子是最無能的父母才會做的事情,而且打罵孩子的教育方式不一定有用。最好的親子關係是會像朋友一樣,彼此可以友好相處,可以平等地進行溝通交流,孩子信任父母,會對父母的教導深信不疑。
c爸爸媽媽要做孩子的榜樣。
孩子是我們的複印件,孩子的品德、言行都會有父母身上的影子。所以,想要教育好一個孩子,父母先要讓自己的成為孩子可以學習的榜樣。孩子信服父母,當然也願意親近父母。
孩子是我們最親近的人,更是一個獨立的人,我們和孩子註定會越走越遠,但是,希望彼此之間不管距離是多少,彼此的心永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