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新生兒7個特殊生理狀況 掌握7大危險徵兆 發現異常儘早就醫

新生兒剛來到這個世界,還在適應環境,非常需要父母的照顧,但也因為父母全心全意的照顧,能感受到孩子好像有些不一樣的地方,沒錯,新生兒是一個特別的羣體,不少狀況讓父母覺得‘異常’,根本是新生兒的‘日常’,當然也有一些不需要特別擔心的小問題存在,不過,更需要父母提高警覺的是,如果不注意的話,可能會變成嚴重的問題,而這些都是有跡象可循!

雖然新生兒大部分的時間在睡覺,但照顧新生兒依舊令許多新手父母手忙腳亂,不是寶寶特別難帶,也不是爸媽能力不足,主要是彼此不熟悉所致。新生兒有一些特殊生理現象,而這些特殊生理現象都屬於正常範圍內,請父母不要過分憂心!

瞭解新生兒7個特殊生理狀況 掌握7大危險徵兆 發現異常儘早就醫

專屬新生兒的7個特殊生理現象

究竟1個月以內的新生兒有哪些特殊卻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如下:

1.身上有胎脂

新生兒的皮膚表層常黏着一層奶白色或黃色、油膩的黏附物,父母見狀總想摳掉或洗掉,‘這是具有保護作用的胎脂,泡在羊水中時,可以保護寶寶的皮膚;出生後,可以保温保濕,預防脱水脱皮’。因胎脂有保護作用,不少醫院的做法是,不會將胎脂‘刻意擦洗乾淨’,請父母不要想一次用力洗乾淨,而是隨着逐日的洗澡,讓胎脂慢慢消失,但腋下、胯下等部位仍易見殘留的胎脂,可用嬰兒油塗抹,等待約一小時,讓胎脂軟化,再進行清洗,千萬不要用力摳或用力搓洗,這會傷害到寶寶脆弱的肌膚。

2.生理性脱水

寶寶出生後的7至10天會有體重下降的現象,因新生兒剛脱離羊水,處於水腫的狀態,需要將體內多餘的水分排出,而造成體重逐漸減輕,足月兒減少幅度約5%10%,之後,體重會慢慢回升,這是寶寶成長的必經過程,通常在餵食正常的情況下,寶寶的重量一天約可增加20至30克。若體重減輕超過10%,必須就醫。

瞭解新生兒7個特殊生理狀況 掌握7大危險徵兆 發現異常儘早就醫

3.生理性脱皮

寶寶剛出生時多是皮膚皺巴巴的模樣,在一、兩個月內常見脱屑脱皮現象。胎兒在子宮內是泡在羊水中,出生後,所處環境相對羊水顯得較為乾燥,於是開始脱皮,出生後一至兩週最明顯,直到皮膚逐漸適應環境中的濕度,脱皮狀況即會自然有所改善。

幫寶寶洗澡時,不要洗太久、水温不要太高(38℃~40℃),洗澡後,適度塗抹乳液在皮膚上保濕。

4.四肢蜷曲+手握拳頭

寶寶一個與大人不同的動作,就會讓父母很緊張,常見父母為新生兒握拳、大拇指包在拳頭中,感到困惑不已,這是因為胎兒長時間待在子宮內,無法完全伸展四肢,出生後,仍因習慣母體內的姿勢而維持肢體蜷曲的狀態,不像大人睡覺的大字形睡姿。寶寶出生後的一兩個月內,肌肉張力會高一點,手部多呈握拳狀態,但隨着時間逐漸放開,一般到6個月大時,多能完全放開,展現出抓握能力。

父母不要用力想掰開寶寶的拳頭,但可將指尖輕柔伸入孩子的掌心,並在小手掌心裏面慢慢來回滑動;或是輕輕掰開寶寶的拇指,再一根一根打開手指,再一根根合攏,幫忙放鬆手部的肌肉。

瞭解新生兒7個特殊生理狀況 掌握7大危險徵兆 發現異常儘早就醫

5.經常打噴嚏

寶寶的鼻腔功能還不完整,加上鼻毛少,使得鼻腔黏膜特別敏感,不是過敏。若三不五時見到寶寶鼻水、打噴嚏,千萬不要認為寶寶打個噴嚏就是感冒,打噴嚏是身體的重要防禦機制,只要沒有其他不適,鼻水無色,就不要過分擔心了。

6.摸到淋巴結

不少媽媽會在寶寶的耳後、脖子或枕骨(後腦勺)後等部位,摸到一小顆會動來動去、軟軟有彈性的小瘤,這是淋巴結,是正常的免疫器官,身體淋巴系統裏有許多淋巴結,為了抵抗外來的病毒或是細菌的侵犯、確保身體不受感染,需要靠局部的淋巴結抓外來的壞菌,若有淋巴結腫大的現象,則可能是淋巴結髮炎或其他可能,要儘快就醫。

淋巴結小於1公分,都算正常現象。若淋巴結出現在不常見的地方,且大於1公分,摸起來沒什麼彈性,建議儘早就醫。

7.頻繁打嗝

打嗝是因為橫膈膜突然用力收縮所造成,寶寶因腸胃道的神經系統還不成熟,在出生後的前三個月,容易有頻繁打嗝的現象。有的寶寶因打嗝次數多,而讓父母誤以為抽筋,其實是新生兒正常生理現象,狀況會慢慢變少,不需要擔心。

相較於正常的生理現象,有些則是小問題,但不處理會變大問題的狀況:

瞭解新生兒7個特殊生理狀況 掌握7大危險徵兆 發現異常儘早就醫

1.臍帶掉了但根部總濕濕的

正常狀況下,臍帶會於1至2周內自行脱落,若超過一個月仍未掉落,則必須到兒科做進一步檢查。但父母要注意的是,臍帶雖脱落,但根部始終濕濕的,一直滲出泌物,且伴隨一團紅紅的肉芽組織,應儘快就醫檢查,看是否為臍帶息肉所造成。若是不處理,會因為發炎而可能導致腹膜炎。

2.嘴巴破洞

有的新生兒在牙齦上或嘴巴上、下顎,長出白白圓圓的小點,俗稱珍珠瘤,是角蛋白堆積,之後會自行消失,請父母不要刻意摳掉。

若不小心摳破而造成口腔破洞,容易讓醫生誤以為是腸道病毒造成的破洞,尤其是剛出生的寶寶,口腔就有破洞,一定會提高警覺的!

高度注意的7個危險徵兆

絕大多數的新生兒過着睡睡醒醒的生活,睡醒了就吃,吃飽了又睡,不過,需要父母注意的是,若出現以下狀況,請儘快帶寶寶就醫,最好是有兒科急診的醫院。

1.皮膚髮紫(紺)

當體內的血氧濃度很低時,會反映在皮膚顏色上,造成嘴唇或全身皮膚的顏色呈黑(藍)紫色,可能是因為肺部無法有效交換氧氣,或心臟血管系統的循環停滯,因牽涉到血液循環系統,一定要趕快送醫急救。

2.呼吸過快

新生兒呼吸過快,是指每分鐘超過60下,若合併皮膚髮紫,或單獨出現喘的症狀,都要很小心,可能造成的原因有肺炎、敗血症、心臟病、代謝疾病,或是腦部受到撞擊導致腦震盪,因腦壓上升而出現呼吸困難或急促。

有的父母會把呼吸過快與呼吸大聲混淆,呼吸是否過快是可用次數判斷,而呼吸大聲則是以聲音大小辨別,兩者狀況不一樣。常見的呼吸大聲是因寶寶有喉頭軟化症所致,因嬰幼兒的喉部軟骨尚未發育成熟,當喉部組織架構無法支撐軟骨,寶寶在呼吸時(尤其是吸氣),會厭軟骨可能會掉進氣管內,或是喉部軟骨塌陷造成阻塞,進而產生喘鳴聲。比起足月兒,早產兒更容易發現患有喉頭軟化症,診斷時,會先確認是足月兒或早產兒,因早產兒多半在受孕32至36周出院,問題才會慢慢浮現。

瞭解新生兒7個特殊生理狀況 掌握7大危險徵兆 發現異常儘早就醫

3.發燒

發燒不是疾病,而是身體的信號,新生兒一發燒,必須要儘快就醫,通常小於3個月的寶寶,都會收住院,進行血液、脊椎穿刺等相關檢查。因新生兒屬於免疫功能不佳的人羣,抵抗力不好,容易感染嚴重疾病的機會較高,一旦出現高燒情況,會懷疑是否為細菌性感染所致。

若寶寶為低燒狀況,可能是包太多或環境温度偏高;如介於37.5℃~38℃的微燒,則要鑑別診斷是否為泌尿道感染,必要時,在驗尿之外,須進行膀胱穿刺檢查。

4.嗜睡+活力差

怎樣才算嗜睡?跟寶寶平常的狀況相比,比平常睡更久,或很難喊醒,只要與平常狀況明顯不同,父母就要提高警覺了。尤其嗜睡合併發燒、退燒時仍嗜睡,都有可能是較嚴重的感染疾病所致。

5.哭鬧、躁動不安

哭聲,是寶寶對外的溝通語言,若長時間哭鬧、躁動不安,怎樣也無法安撫時,就是寶寶處於非常不舒服的狀態。有可能讓寶寶不舒服的狀況包括:腹部疾病、腹股溝疝氣、中耳炎、念珠菌感染的尿布疹等等。父母也可觀察寶寶的哭聲:是不固定的哭鬧或是某個時間點狂哭;是無力的低吟或大聲狂哭,都可做為醫生診斷的參考依據。

6.嘔吐

造成新生兒嘔吐的問題可大可小,若是溢奶吐奶,吐的量不多,且可通過拍嗝或姿勢調整予以改善,若餵奶量與平時差不多,但平常不會吐,此刻卻突然吐,且越吐越嚴重,就要小心了!尤其是吐的量比喝進去的量還大,嘔吐物的顏色為黃綠色或咖啡色,都需要儘早就醫,確認寶寶是否有某部位阻塞的問題。

7.黃疸

足月新生兒的生理性黃疸多從出生後第二天開始,一兩週後消失,若從第一天就開始黃,而且越來越黃時,就易懷疑是否為病理性黃疸。由於黃疸出現的高峯期多在出院回家後,父母多加註意,若寶寶膚色明顯偏黃,且有躁動、嗜睡、食慾不佳、嘔吐或異常尖叫,請父母務必儘快帶寶寶就醫。

瞭解新生兒7個特殊生理狀況 掌握7大危險徵兆 發現異常儘早就醫

照顧新生兒的温馨提醒

初為人父人母,難免因缺少經驗而常有過分擔心的時候,請父母多花時間瞭解新生兒的生理狀況,減少因為不瞭解而誤解所造成的擔憂。狀況可分為看似異常,實則正常;原本是小問題,但不注意而變成大問題;出現問題已經很嚴重了等三種。父母瞭解後,才不會自己嚇自己,卻也能在問題變得更嚴重前,因有警覺而及時就醫。

同時,也要觀察寶寶的個性與氣質,有的寶寶安靜好帶,有的寶寶吃喝正常,就是比較會唉,需要父母多一點的關注。此外,寶寶有沒有狀況,可通過與平常相比了解一二,平常會哭,但突然不哭了;本來不哭,卻突然放聲大哭,以此判斷寶寶是否有狀況。

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讓寶寶趴睡或側睡,以避免嬰兒猝死症的發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83 字。

轉載請註明: 瞭解新生兒7個特殊生理狀況 掌握7大危險徵兆 發現異常儘早就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