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較於“養育”而言,“教育”是父母更加重要的工作。有部分家長平時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工作”,但也有的家長卻選擇了“放羊式”的教育。
在大多中國家庭中,一般來説負責教育的往往是女方,而男方則有的時候會“偷懶”或者是“不重注”教育。
“偷懶”的父親往往有一個非常明顯的表現,在中年的時候,藉口工作忙累,往往雙手一攤“躲清靜”對孩子不聞不問,等到自己老年時候卻忙着“擺譜”。
案例
王女士和父親的關係一直都不太合得來,在王女士的母親去世了之後,父親便搬過來和女兒一塊兒住了。本來想着給父母養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王女士父親來了之後,確是各種擺譜。
不僅是一個星期要換5個不同的菜譜,王女士的父親還總是有很多稀奇古怪的要求,在王女士家住着,嫌棄房間太小,嫌棄周邊的設施不好,還經常喜歡領着其他老大爺來家裏打牌。
王女士本來心裏和父母就有些隔閡,但是也不知道要怎麼説才好。讓王女士心裏更不舒服的,還是因為小時候,爸爸基本上就沒有管過自己,都是媽媽一個人在養育。結果爸爸到了老年卻這樣來自己家擺譜,不讓自己好好的生活,王女士非常的壓抑。
有一次爸爸自己一個人跑出去玩,沒有和全家人商量,結果讓家裏人都以為他走丟了,第二天回來後,他卻跟個沒事人一樣。這一次王女士徹底崩潰了,看到了自己的父親之後,就直接對着他一頓教訓:
“你一天到晚給我們擺臉色就算了,大半夜的跑出去睡,想要鬧哪樣,是不是生怕我家不雞飛狗跳!你要還是這樣,就自己一個人去過日子吧!”
就因為王女士的這一番話,父女倆的關係直線下降。
很多人看到子女不孝順,首先批評的就是子女,認為子女不應該這樣對待年邁的父母,但是沒有經歷過別人的生活,就不要亂下結論。
就比如王女士的情況,瞭解清楚事情的原因之後,會覺得王女士很委屈也很無奈,不免為有這樣的父親而感到惋惜。
父愛“缺失”,對子女有何影響?
按理來説,父親本來應該是子女心目當中的一座“大山”,畢竟俗話説得好,父愛如山。但有部分父親卻是“躲清靜”,沒有把自己的關愛投入到孩子身上。
孩子感受不到父愛,而父親的有些做法又深深的傷害到了孩子幼小的心靈。所以等到父親年齡大了,子女從心裏對父親就沒有深厚的感情,照顧起來就更加的委屈了。
偷懶的父親在孩子小的時候不管不問,沒有充當自己的角色,等到了老年,卻希望孩子能夠好好給自己養老,甚至於還會提出很多無理的要求,這樣的父親真的能夠讓子女尊重嗎?會得到子女的真切的關心嗎?
在教養孩子的問題上,父親和母親是同等重要的,甚至於父親在某些方面會比母親更有效。
而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親切記要避免偷懶,平時應該要注意這些問題。
教育子女過程中,父親注意這三點
一、及時關注孩子的動態,並且及時給予反饋
不管是作為父親還是作為母親,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教育都是不能缺失的。
有部分父親就是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嚴重的“教育缺失”,他們平時對孩子不管不顧,回到家裏之後,不會花很長時間陪伴孩子,總是自顧自的在做自己的事情。
有一句話,“沒有付出就得不到回報”,這也適用於父子感情。父親在孩子小時候沒有投入足夠的時間和關愛,那麼等到孩子大了,也很難會得到應有的親密和尊重。
其實不管是作為父親也好,還是作為母親也罷,平時都應該要及時關注孩子的動態,並且要及時給予反饋。孩子在需要父母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及時的幫助孩子安撫孩子,讓孩子能夠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只有這樣才會讓孩子與父母的距離越來越近。
二、明確分工,讓孩子感受到雙方的愛
有些家庭教育雖然沒有缺失,但是雙方的分工卻並不明確,以至於讓部分孩子覺得自己從小有父親跟“沒有父親”一樣,爸爸從來都不會做任何的表態和決定,最終都得聽媽媽的。
在教育這個問題上,其實應該要明確分工,母親管理孩子的哪些方面,涉及到這些方面時,爸爸不可以干涉。
而父親應該管理孩子的哪些方面,母親不能強行干涉,要讓孩子感覺到雙方對自己的重視,每一方都是關心自己的,而不是隻有一方突出的愛。
三、拒絕喪偶式教育,主動付出時間和精力
“喪偶式”教育是最近這幾年開始出現的一個熱門新詞,因為不少女性感覺自己結婚後,有老公和沒有老公基本上沒區別。
有些丈夫總是喜歡以自己忙為藉口,而拒絕參與家庭的教育,殊不知這會對妻子和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
父母要想讓孩子以後能夠和自己親近,想要讓孩子以後願意為自己付出的話,首先父母本身得要對孩子有所付出。而這個付出並不是説要付出多少的金錢,主要還得付出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因為這些是金錢所買不來的。
平常我們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那就是母親和孩子的關係往往更加親近,原因也很簡單,就在於母親花費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孩子的身上。
孩子習慣於和媽媽親近,雖説也會愛父親,但是在孩子心裏,媽媽和爸爸之間還是有地位高低之分的。
辣媽語錄:
父親如果想要讓孩子和自己關係更親近的話,一定要避免偷懶式養育,不要有中年對娃不聞不問,老年卻忙着擺譜的這種心態。
該付出時就要付出,在孩子面前該表現時要表現,希望每個父親都能和孩子快樂幸福的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