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父輩們打壓式的教育,80、90後的父母們,更願意用鼓勵的方式教育孩子。
因為鼓勵能夠幫助孩子培養自信和勇氣,讓他們感受到自我價值,能從失敗中不斷的學習。
但是一個故事改變了我的想法,原來鼓勵也是講究方式的。
一位中國學者去外國教授家做客,當學者看到教授家的女兒時,情不自禁地誇耀到:“你真漂亮。”
聽到外人誇讚自己的女兒,教授卻十分不快,他對學者説:“你傷害了我的孩子,要向她道歉。孩子小沒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你因為漂亮誇獎她,就會讓她認為漂亮是一件值得驕傲的資本,給她造成誤區,這樣她就會看不起那些長相平平的孩子。你可以誇獎她有禮貌,這才有利於她的成長。”
然而日常生活中,許多家長的鼓勵看似有用,卻適得其反,連我自己都犯了這樣的錯誤。
一、錯誤的鼓勵,對孩子是種傷害
小寶入園前要做一次體檢,其中有一項檢查,是要扎破手指進行採血化驗。
相比那些硬把孩子受按住的家長,我要淡定很多,因為小寶打針都沒怎麼哭過。
輪到他時,小傢伙淡定的走上前,伸出手指對醫生説“我是男子漢,我勇敢”。
看針頭扎到食指指尖時,小傢伙眉頭一緊,沒哭也沒説話,我趕緊鼓勵他“勇敢!小男子漢”。
回到車裏,我無意識的又問小寶:“打針痛不痛啊?”小寶回答:“不痛”
我:“真的不痛嗎?”小寶:“不痛”。
我:“一點點都不痛嗎?”小寶:“不痛啊”。
我反覆又問幾次後,孩子的答案還是“不痛”。
這時,我才意識到不對,拉着他的小手,看着他的眼睛,對他説:“打針會痛,爸爸媽媽打針也會感覺到痛,小朋友們打針都會感覺到痛。勇敢,不是感覺打針不痛,而是打針很痛,但是我不怕痛,這才是男子漢。”
説完,又問他打針痛不痛?這會兒小寶有點如釋重負的説:“有一點痛。”
相信有許多父母像我一樣,習慣用“你真棒”、“你是最勇敢的”、“你是男子漢”這樣語言來鼓勵孩子,有時這樣的鼓勵,對孩子反而是一種壓力。
鼓勵不應該成為孩子的壓力,而應成為她們成長的動力。
在這方面,吳尊就做得很好。當女兒NeiNei比賽失敗時,他肯定女兒的付出,以此鼓勵她繼續前行。
聰敏的家長知道要用失敗鼓勵孩子,而不是以贏為目的給孩子施壓壓力。允許孩子輸、允許孩子哭,孩子才能真正成長。
二、不是所有的表揚,都能起到鼓勵作用
如果打針哭了,我就不勇敢了,如果摔倒説痛,我就不是男子漢了......
孩子們為了得到或者配得上大家的表揚,會不自覺的壓抑當下的情緒,忽略自己的感受,慢慢的變成難以關愛自己的人。
看到這兒,想必家長們該着急了,那怎麼鼓勵孩子才好?
首先,我們要正確分辨表揚和鼓勵。
表揚就像是給孩子吃糖果,簡單美味,但吃多了對身體不好,而鼓勵就像主食,每天吃,對身體有益無害。
為了讓大家正確分辨,下面就列舉幾個對孩子成長不利的表揚。
1、誇張的表揚
在外就餐時,我看到一位三四歲的孩子自己吃飯,她的媽媽就一個勁地誇“你太棒了”,那神情彷彿孩子完成了多麼了不起的事情。
這個年齡的孩子,獨立進食不是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嗎?這樣毫無底線地吹捧孩子真的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嗎?
過於氾濫的表揚會讓孩子失去規則意識,他們不知道什麼是自己的本分和職責,容易因為獲得讚美太容易,而喪失進步的動力。
當孩子拿着今天畫的畫,高興的跟你説老師表揚他了。家長微笑着説:“哇!你真棒。”家長隨口的一句表揚,孩子聽了後,會認為自己畫畫真的很棒所以被老師誇獎。
這樣的表揚會讓孩子對自己期望過高,難以接受自己的失敗和不足,在發現自己不如別人時,就會哭鬧和抱怨。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家長告訴孩子,是因為你畫的認真,老師覺得努力的你非常棒。這樣的鼓勵,不僅讓孩子感受到自我價值,而且也讓他認識到認真和努力的重要性。
所以,只有恰當的、符合事實的鼓勵,對孩子才是真正的有益的,溢美之語會讓孩子沉迷於誇獎中迷失自我。
2、違心的表揚
小朋友回家悶悶不樂的説,小夥伴們嘲笑她的眼睛小,還給她起外號。媽媽為了安慰孩子説:“誰説你眼睛小,那是她們不懂審美,媽媽覺得你的眼睛最漂亮。”
媽媽的本意是想告訴孩子,美有很多種,而且無論你是什麼樣子,媽媽都愛你。
但以上的方式,媽媽不僅默認了孩子的擔心,而且破壞了孩子的判斷力。如果孩子將媽媽的話當做武器,在同學下一次嘲笑她時説出來,她心裏受的傷會更大。
那麼遇到這樣的情況怎麼辦?我們先不要着急違心的表揚孩子,而是應該引導她説出事情的原委,再教育孩子什麼是真正的美。
如果孩子沒有理解家長的用意,也沒有關係,有些道理隨着年齡的增長自然會懂得。在孩子受委屈時,一個温暖的擁抱比虛假的誇獎更有意義。
3、敷衍的表揚
很多家長都會在生活中這樣表揚孩子:當孩子自己穿好鞋説:“媽媽,你看,我自己穿上鞋子啦!“,媽媽一邊看手機,一邊説:“嗯,嗯,你真棒。”
這樣的表揚,不但起不到鼓勵的作用,而且還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孩子從敷衍的表揚裏,看到的是家長的不耐煩和不在乎,而不是激勵。在一次次失望中,孩子的積極性就會被削減。
三、正確鼓勵孩子,做到這三點就夠了
家長們一定要扭轉的一個想法就是,孩子是他自己,而不是我們的附屬品,無論做任何事,都以尊重孩子為前提,鼓勵也不例外。
1 、真誠鼓勵
要做到真誠,其實一點兒也不難,適當的微笑、眼神的交流、擁抱和摸頭等,這樣温柔的動作就能讓孩子對家長產生信任感,感受到愛的力量。
2 、言傳身教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孩子的行為表現來自對父母的模仿。
所以,育兒的前提是育己,如果父母對孩子做了好的榜樣,那就是一種很好的隱形鼓勵。
3 、喚醒內驅力
許多家長會用物質獎勵當做鼓勵,但長此以往,會讓孩子處於被動的成長狀態,不利於孩子自身水平的發展。
而精神激勵,是喚醒孩子內心的種子,激發他們的內驅力。
家長具體而真誠的稱讚可以激發孩子內在的驅動力,有內驅力的孩子,無論外界給不給他物質獎勵,他都會自發的去把事情做好。
鼓勵孩子,不是誇他“聰明”,而是幫他喚醒內心的種子,讓他有信心面對困難與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