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接到網友的投稿,説自家寶寶1歲半了,但是體質特別弱,入冬後不是感冒就是拉肚子,食慾也不好,令一家人都擔憂,上週去醫院檢查,發現身高和體重都“落後”,發育不是特別好,而究其原因,竟然是孩子的脾胃受傷,無力分解食物、運化營養,所以腸道有積食,孩子沒有胃口,體質弱還不長個。
寶寶的媽媽更是疑惑不解:我從小就很注重寶寶的飲食,輔食都儘量吃流質的,麪條都是剪碎了才給寶寶吃,怎麼會傷到脾胃吶?在進一步瞭解之後,醫生髮現,這位給孩子吃的流質輔食是鮮榨果汁、骨頭湯、雞湯,正是這些看似高營養、好消化的湯湯水水,讓孩子的消化系統出了問題。
比麪條還不如:別再給娃吃這幾種輔食了,“毀”了脾胃寶寶長不高
1、鮮榨水果汁
給寶寶添加水果輔食時,很多會榨成果汁,不用咀嚼,味道甜甜的寶寶愛喝,還能補充水分,但其實,喝鮮榨果汁的營養價值遠遠比不上直接吃水果,水果在榨汁的過程中,纖維素被破壞,維生素也損失很多,保留下來的更多是糖分,一杯“糖水”給寶寶喝,不僅得不到營養,還會對寶寶的牙齒髮育和脾胃健康造成影響,還讓寶寶變得“嗜甜”,增加肥胖的幾率。
2、油膩的湯
在添加輔食時,很多會燉寫肉湯、骨頭湯給寶寶“進補”,因為她們覺得“營養都在湯裏”、“湯養人”,但實際上,湯裏的最多的就是油脂和水,寶寶的腸胃嬌嫩,消化系統尚未發育完善,很難消化大量油脂,就會導致脾胃負擔過重,形成積食,而且煲湯的時間長了,湯中產生大量的嘌呤,不利於孩子的身體發育。
3、米湯
説到不油膩、好消化,很多老一輩就會拿出“米湯”這一“法寶”,在她們眼裏,米湯是最佳輔食,適合小寶寶喝,殊不知,米湯的成分不過是澱粉和水,營養密度極低,而且寶寶的胃容納量就小,喝了米湯飽腹感強,影響喝奶、進食其它輔食,時間長吧寶寶倒不會積食,但是容易營養不良。
4、調味重的輔食
老話有“吃鹽長力氣”,這其實並不科學,有研究表明,寶寶1歲以內需要的鹽很少,可以從食物本身獲取,如果額外添加調味品,攝入更多食鹽,會給孩子的腎臟和脾胃造成負擔,而且食鹽中的鈉元素會帶走孩子體內的鈣,不利於孩子骨骼發育、長個子。
給孩子添加輔食,可以試試這兩招:
1、湯水都改泥
如果擔心寶寶消化不了完整的食物,可以做成泥狀,例如果泥、蔬菜泥、蛋黃泥、肉泥,而不是營養密度低的湯湯水水,等到寶寶的脾胃消化功能進一步發育,再改成小塊狀,注意給寶寶養護脾胃的同時也要鍛鍊咀嚼能力。
2、養脾胃喝金棘
給寶寶養護脾胃,避免脾胃虛弱、積食,家長可以經常給孩子喝點金棘水,來促進腸胃蠕動和消化酶分泌,促進消化系統的發育,還能在增強脾胃運化營養的功能,助力孩子身體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