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父母總是事無鉅細的照顧孩子,幫他們收拾書包、催着孩子起牀穿衣,早飯遞到手上,孩子快遲到了,家長比孩子還着急。
殊不知,孩子終歸是要長大,獨自面對困難和挑戰的,而我們做父母的,要做的就是就是陪伴孩子成長,而不是干涉他的人生方向。
想要孩子優秀,媽媽“忍住”別做3件事,希望你沒中招!
1、忍住不幫忙
為子女包辦一切唯獨沒有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看似忘我的奉獻,卻因為愛之無度成了重重縛在孩子身心上的枷鎖。
媽媽學不會放手,孩子如何成長?
缺乏界限感的家庭就像一片沼澤,時間長了,就有“窒息”的危險。親密也留有空隙,才是健康的家庭關係該有的樣子。
當你希望孩子自律、而不是事事由自己去操心負責時,就一定要學會忍,看着他犯錯不去插手,看着他慢吞吞的不去幫忙,甚至看着他燒錢忍住不去心疼錢。永遠做一個陪練而不是比賽的主導者,唯有此,才能讓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
2、忍住不催促
催促孩子,在生活中是一種正常現象,它能教育孩子,幫助孩子適應外部世界。但是,當催促過多地表現在與孩子的關係上時,通常是因為父母自身的焦慮。當父母無法克服這些焦慮,將這些焦慮轉嫁給孩子時,傷害就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
經常被父母催促來催促去,孩子會質疑自己的生活節奏,認為是自己出了問題,要麼逐漸認同父母而變成一個同樣焦慮的人,要麼以一種極為拖沓的方式生活,以這種被動拖沓的方式表達對父母的憤怒。
太操心的媽媽很可能要養出令人操心的孩子,所以媽媽要忍住不催,可以適當提醒,引導孩子學會規劃自己的時間,同時這也是在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
3、忍住不插手
媽媽總會把所有的情況都考慮在內,比如孩子小的時候出門總要加衣服,可有時孩子不配合就是不穿厚衣服,越讓穿,孩子甚至就哭鬧,這時很多媽媽都很無措,除了哄還是哄。
剋制不去插手自己孩子的成長是很難的。但是,參與他們的成長,卻又是必須的。
在他們形成自我,以及形成自我習慣和規則的過程中,作為爸爸媽媽,應該知道自己的身份是引領者,觀察者,陪伴者,幫助者,而不該是規定者和裁決者——讓孩子們在自己每個選擇和決定中漸漸懂得,自我管理,才是成長真正有力的路徑。
作為父母我們要學會適時放手,移開呵護的羽翼,讓孩子自己去自由飛翔,唯有這樣,孩子的獨立能力才會越來越強,才能更好的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
只有讓孩子學會自己做決定,才能讓他們學會思考,學會對自己負責,下次做決定時,變得更加的謹慎,未來才會更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