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嬰兒誰帶就跟誰親孩子建立依賴感也有“黃金期”,錯過很難彌補

由 顓孫佳悦 發佈於 健康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孩子應當是和跟父母親,可是現實生活中,小朋友卻往往與將自己帶大的那個人更加親近。
珊珊是一位寶媽,同時也是一家公司的銷售主管,平日裏工作特別忙,還經常有出差任務,沒有很多時間來照顧孩子,於是珊珊的孩子從出生就交由家裏的老人來帶。
眼看要到年底了,珊珊又開始忙碌起來,為了能將負責區域內的業務談下來,她連續出差了一個月,終於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可當珊珊帶着一身的疲憊,滿心期盼地去孃家接孩子時,珊珊的孩子卻表現得一點也不親近,不僅吃飯時不跟她坐在一起,聽到要跟媽媽回家,孩子竟然哭了起來。
沒有辦法,珊珊為了陪孩子也只能住在孃家,可晚上睡覺時,孩子説什麼也不跟媽媽睡,直哭着找姥姥,這讓珊珊難過又自責,她忍不住跟朋友抱怨説:“小嬰兒真的誰帶就跟誰親嗎?我可是她親媽呀!”
孩子與父母建立依賴感也是有“黃金期”的
家長們不要覺得孩子與父母的親密關係是與生俱來的,其實正如人與人的關係建立一樣,都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慢慢累積起來的。
如果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沒有進行有效的陪伴,恐怕日後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那麼孩子的親密關係是如何建立的呢?
>0-2個月前依戀期:有奶就行,誰陪不在意
>對於新生寶寶來説,真的就是“有奶便是娘”。出生後的兩個月,他們還是以滿足基本的需求為主,此時只要能夠填飽肚子,誰陪伴他們並不重要。
>2-7個月依戀逐漸形成:誰“刷臉”時間長誰更受孩子偏愛
>這一階段是寶寶認知發展的起步階段,他們開始出現認生的情況,同時,也慢慢開始學會認人。如果想在此時給寶寶留有深刻印象,家長就要多刷臉。
>8個月-2歲明確對家長的依戀:父母錯過以後很難彌補
>寶寶2歲前是大腦發育的重要時期,同時也是情感發育的黃金階段。此時,他們對於家人的依賴最為強烈,如果這一時期,誰陪伴孩子的時間長,誰必然會是他們最親近的人。
因此父母也要把握住這一時期,好好陪伴孩子成長,因為如果錯過孩子的“依戀期”將很難彌補,家長也就別怪他與你不熟了。
>2歲以後有了“夥伴關係”意識:其他小夥伴很好,但媽媽更好
>2歲以後的寶寶開始發展社會交往能力了,這一時期,他們開始有意識地結識同齡的小夥伴,不過,相比之下,他們還是與親密撫養人的關係最好。
想成為孩子心中的“Number 1”,家長要做的努力還有很多
寶寶依賴父母,不僅能夠讓寶寶獲得安全感,更為日後父母與子女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打下基礎。
01.承擔起撫養孩子的主要責任
父母有生育寶寶的權利,更有養育寶寶的責任,雖然對於雙職工家庭來説,父母不能在孩子小的時候常常陪伴在孩子身邊,但也不能做甩手掌櫃,將孩子完全託付給老人,自己只做“週末父母”。
02.像“不要你了”這種玩笑不能隨意説出口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即使與孩子開玩笑,也要掌握分寸,而不要拿“不要你了”“你是撿來的”之類的話去逗孩子。
這種玩笑不但不好笑,而且在小孩子分不清現實與玩笑的邊界時,只會讓他們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
03.儘快讀懂孩子的“嬰言嬰語”
父母要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瞭解孩子的需求,讀懂孩子的“嬰言嬰語”,這也是增進與孩子親密關係的重要途徑。
媽咪有話説:要知道,孩子需要你陪伴的時間就只有那麼短短的幾年,待到他們長大後,即使你有時間,他們也不再需要父母的陪伴,而是希望擁有更多自己的時間與空間,所以要珍惜這個機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