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數家庭中,父母雙方總有比較強勢的一方。而在不少人的印象裏,似乎從小就是母親比較強勢一些,無論是在父親面前,還是在自己面前,總是説一不二。
這其中有性格的原因,也有是因為母親既要工作還要管理家務的原因,更有對子女過於保護的原因。
孩子為什麼不自信?多半是有這樣性格的媽媽,你中招了嗎
兜媽的堂妹就是一名強勢的母親。
堂妹的兒子今年已經8歲了,但是小傢伙對母親的畏懼遠超過父親,甚至和父親都能有説有笑,可是在母親面前,孩子永遠都是老老實實。
堂妹對兒子的愛護,也是所有人都公認的。
她每天晚上都會提前準備第二天的飯菜,哪些食材對孩子身體有好處,哪些孩子不能吃,都會在手機記事本上記錄清楚。
包括孩子第二天穿什麼衣服,甚至款式、顏色搭配都會提前準備好,但是這份愛對孩子來説卻是過於沉重。
堂妹給兒子準備的飯菜確實健康,但是有大半是孩子不愛吃的,向母親表達不滿?母親表示你必須吃,因為健康。
衣服顏色搭配自己不喜歡?母親認為小孩子不懂審美,你只管穿,不要想太多。
就這樣,孩子屢次抗議,屢次被打壓,後來也就習慣了,堂妹也常常向親朋好友炫耀自家兒子乖巧聽話……
但是隨着孩子年齡的長大,孩子性格上的不足也越來越讓堂妹不滿。
孩子不夠自信,幹什麼事老是畏首畏尾,而且沒有主見。在班裏,老師喊孩子上黑板解題,孩子明明會解,但卻總是一副猶猶豫豫的樣子。
一次考試,孩子最後一道大題已經算出正確答案了,可最後居然鬼使神差的認為自己算得太容易,會不會算錯了?愣是把算對的答案給改錯了,可把堂妹氣得夠嗆。
堂妹一直想不通,自己這麼好強、自信,為什麼到兒子這就掉了個個兒?但是旁觀者卻看得清清楚楚,孩子的性格,壞就壞在堂妹過於自信、強勢上面。
1. 媽媽太過“強勢”給子女的壓迫感太重
幾乎所有擁有“強勢母親”的孩子,都對這種壓迫感過於熟悉。一個從小就在媽媽拒絕、“掌控”下成長起來的孩子,自己的性格早已“適應”了母親的“氣場”。
那種壓迫感,會讓孩子面對困難時下意識的失去反抗心,母親對自己的屢次拒絕,更會讓孩子失去表達自我意見、情感的意識,甚至學會了自我否定。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恐怕已經不知道“自信”為何物了。
2. 對孩子不信任
正是因為孩子從小到大的衣食住行,都由自己一手操辦,孩子從來沒有獨立處理過一件事,所以母親對孩子的獨立能力一直是持懷疑態度的。
在這種對孩子的過分不信任的心態下,母親下意識反應的外在表現,就是不斷的對孩子嘮嘮叨叨,叮囑不停。
甚至每當孩子要獨立完成一件事情,哪怕是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母親也會一把搶過來,自己替孩子完成,生怕孩子不會做,或者是弄砸了。
母親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她下意識的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孩子也許會把事情做得很糟,但是如果他不做,他就永遠不會做。
沒有失敗哪裏來的成功?沒有成功,孩子又憑什麼來獲取自己的自信呢?
3. 母親的控制慾太強
控制慾這種情緒,更多的來説是一種習慣。
當一名母親已經習慣了事無鉅細的替孩子打算,習慣了孩子對自己老實順從,所以當孩子提出了自己的異議時,自然就會心裏覺得不舒服。
在這種情緒下,強勢的母親也就會下意識的打壓孩子的各種不同意見,孩子的自信,在控制慾過強的母親手中,也實在是無法壯大。
1. 允許孩子發出自己的聲音
這一點,也是解開限制孩子自信的最基本的“枷鎖”。不僅要允許孩子“發聲”,更要鼓勵孩子“發聲”。
家長要認真聽取孩子合理的意見並且實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重視。
例如,家長要給孩子報興趣班,首先要問過孩子的意見,如果同意的話,再徵詢孩子自己對報什麼興趣班的意願。
2. 給孩子獨立的空間
一些本該就是孩子的事情,家長不要再大包大攬,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即便沒做好也沒關係,反而可以積攢一些經驗。
例如讓孩子自己打掃房間,自己決定衣服的搭配,這些都是最基礎的。
還可以讓孩子自己去處理與同伴之間的矛盾,家長不要插手,或者是自己決定來一趟旅行等等,不一而足。
3. 少一些否定,多一些肯定
孩子的心靈太過於稚嫩,經不起“狂風暴雨”的洗禮,他們需要的還是來自家長的肯定,這是他們一步步奠定自己自信心的基石。
孩子做的一些事情,在家長看來或許是錯漏百出,但是畢竟孩子的閲歷與侷限性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家長更應該尋找孩子做事時的發光點、可取處,不吝讚賞。
這樣孩子會更有成就感,也更能激發孩子的積極性。
孩子的成長,不僅需要時間,更需要空間。
時間是被動的,但是空間方面,家長還是可以發揮一下能動性的,強勢的家長,還是應當為了孩子的成長,為孩子留下一片獨立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