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娃“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這個“上策”更適用
跟孩子“講道理”是現在很多家長都會使用的教育方式,可是家長卻不知道,通過這種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極有可能碌碌無為。
平庸的人跟孩子講道理,最後使得孩子也平平無奇,而成功的人士給孩子看書,使得孩子長大後有所成績。王健林的成功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他曾説過:“中國商界讀書量比我高的沒有幾個人。”
他對書籍的閲讀算不上是喜愛,更多的是習慣,因為他的父母從小就沒有和他講很多“大道理”,而是告訴他一切都在書中,所以他的性格品德都是靠書籍建立起來的。
而且王健林也會要求自己的員工養成愛讀書的習慣,因此他在每年萬達的年終總結大會上,都會設立一個分享好書的環節,以此來讓更多的人提升自我。
不得不説王健林的父母對於他的教育是很成功的,因為他的父母清楚的意識到“講道理”對孩子沒有作用。可是為什麼會沒有用呢?
一、處於叛逆期孩子從小到大不僅會調皮搗蛋,還會經歷三次可怕的叛逆期,而且每一次的表現也並不相同,這讓家長們很是抓狂。
並且處於叛逆期的孩子們還有一個共性的特點,那就是誰的話都不聽,就認準自己的道理,撞了南牆都不回頭。然而他們對於家長的教導也是“左耳進右耳出”的態度,完全不與家長進行認真的溝通,甚至有的時候還會反駁家長的教育觀念。
當孩子面對商場中各種好看的玩具時,早已經忘記了家中的寶貝,而且孩子還會像猛獸盯住獵物一樣,堅持且固執,無論家長怎麼和孩子溝通,都會導致孩子哇哇大哭耍無賴的情況發生。
其實,這件事情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孩子沒有理解家長的話語,畢竟是年齡小的孩子,連字都沒有認全,又怎麼能夠要求孩子像成人一樣保持理智呢?所以,和孩子講道理這顯然不是一個明智的做法。
那麼,家長們到底應該怎麼辦呢?
- 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家長們也不願意和孩子講道理,因為同樣的事情不知道教育過孩子多少遍了,孩子依舊沒有改變,由於沒有更好的解決方式,所以家長也只能如此。
家長其實可以嘗試換個角度去思考一下問題,如果自己想要的東西被父母拒絕購買,那麼自己又會做出什麼樣的舉動。所以,家長以後不要遇到事情就忙着給孩子講道理,而是要讀懂孩子內心的想法。
或許孩子只是覺得好看想擺弄一下,並沒有想讓家長買的想法,可是由於家長在沒弄清楚情況就對孩子開始説教般的講道理,導致了孩子想與家長“作對”的想法萌生出來。
最近網上現在很流行的一句話:“做孩子想做的事情,讓孩子無路可走。”大概的意思就是在孩子哭鬧之前,家長先模仿孩子的樣子哭鬧起來,讓孩子知道無奈的感受,從而讓孩子知道到哭鬧解決不了問題,然後慢慢的改變自己處理事情的方式。
這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家長既沒有講那些令孩子厭煩的“大道理”,也沒有對孩子使用武力,輕輕鬆鬆的就讓孩子改掉壞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