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要經歷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
家庭教育不像學校教育,擁有一整套完善的教材做依據,有考試做檢驗。社會教育是步入社會後,才會面對,對於孩子來説,相對比較遠。而家庭教育就不一樣了,沒有檢驗標準,沒有標準的教材,但又是最重要的。
家庭教育就是一種無形的教育,潛移默化的影響着孩子的意識。
孩子是一個家庭教育的縮影,你可以通過孩子去觀察一個家庭的教育水平和質量。
總是感嘆別人家的孩子多麼的優秀,讓人省心,殊不知問題往往出在父母自身,是自己沒做好表率。家庭的教育,真正拼的還是父母。
想把孩子教育好,這“三個要”和“三個不要”,父母要學會了!
1、父母要捨得投資自己
智慧的父母不會特別看重物化,外在的投入,而是“投資”自己,投資自己靜下心來學習,做個明智的學習折。
父母做最好的自己,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學習,不僅僅是孩子的事情,更是父母也需要做的事情。
花時間充實自己,提升了自己,才能更好的引領孩子前進成長。
想要孩子培養一個好習慣,不如父母先養成自己的好習慣。
孩子從一兩歲開始,父母就帶着各種繪本,每天陪孩子讀半小時,堅持到孩子上小學,相信孩子一輩子的閲讀習慣就養成了。
希望孩子懂文明講禮貌,父母就要謹言慎行,別粗口話連篇。
希望孩子比他人優秀,父母自身就要掌握好教育孩子的科學方法,豐富自身的知識。
希望孩子獨立自主,自覺做好事情,父母就要身體力行,立好規矩。
家長“投資”自己到位,孩子才能更幸福快樂,對他們的教育更有效果。
所以説為了孩子好,不是説投資“學區房”云云,而是投資自己才是最靠譜的。而受益者,不僅是孩子,而是整個家庭。
2、要高質量的陪伴
都説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不管是哪類型家庭,孩子都需要父母深深的愛,和高質量的陪伴。
高質量陪伴,不是説每天待着孩子身邊就可以了,而是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懂他們的語言和感受。
真正高質量的陪伴,一定是走心的。真正的陪伴不是你必須幹什麼,而是不管你在幹什麼,我都願意耐心地陪着你一起。
例如説孩子在看動畫片,你也可以陪着一起看,跟孩子討論裏面的情節,哪些行為好不好,我們應該怎麼做等等。
孩子肯定非常開心,父母也懂他們的世界了。
如果孩子自己玩得比較入迷,家長可以不打擾,但也不要忽略了對他們的關注。這就是留白,留白是給孩子自由的空間,給彼此成長的機會。
意思就是孩子需要父母的時候,要做出積極的回應,他們需要獨處的時候,就要給出足夠的空間。
把時間留出來,花在孩子身上,就要專心對待,別三心二意。
3、要捨得放手
別做“只知疼愛孩子,不捨得用孩孩子”的寵溺父母。
想收穫更好的孩子,就要捨得放手,越捨得,孩子越優秀。
從小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去體驗,去鍛鍊,他們就有抗風險的能力,能在社會生存立足的本領。當他們哪一天要高飛時,你也不回充滿擔心。
捨得用孩子,他們才更深層的感受自己的價值。
舍“放養”,不能“圈養”,孩子才能練出有力量的翅膀,朝着自己的目標飛去。
家長們,做到以上“三要”很重要,做到下面“三個不要”同樣重要。
1、千萬不要攀比
最失敗的教育,就是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孩子比較。
家長總習慣於比較,小到誰家的走路快,説話快,大到升學考試,結婚工作。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用對比的方法教育孩子,只會挑戰孩子的自尊,容易讓他們沒有自信。
攀比,也許可以讓一些孩子奮勇向前,但對大部分孩子來説,給了太多的否定,容易讓他們內心更受挫。
在家庭教育中,多鼓勵孩子,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孩子自己選擇的,才是最重要的。
2、千萬不要極端
有些家長撒手不管,有些家長管太多,形成了兩個極端。
撒手不管的父母,以為對孩子“撒手不管”,就會“靜待花開”!別忽略了最重要的環節:默默耕耘。
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表達能力強,別忽略了人家父母跟孩子堅持親子共讀,有空就待孩子去聞花的芬芳。
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有思想有創意,請想想你有帶孩子去看過豐富的世界,有為他打開過新的窗户嗎?
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身體棒,體育好,別忽略了人家父母有空,就帶孩子去公園跑步,去爬山,騎自行車,而你只宅着看電視。
管太多的父母,有時候教育孩子不是父母做得不夠,而是做得太多了,管得太寬了。
媽媽大事小事都圍着孩子轉,事無鉅細的管理,把自己變成了孩奴。
管得太多,可能適得其反。孩子被父母帶着走、抱着走、捆着走,將來他們是走不了多遠的。
3、千萬不要專制
專制的父母,總喜歡用“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來約束孩子!
專制,容易造成壓抑,緊張的家庭,導致孩子畸形的發展,在空氣中都無法呼吸。
父母太過於強勢專制,對孩子的影響都是極度化。
要麼孩子同樣強制,喜歡跟世界對着幹,其實內心是一直跟父母擰着。
要麼孩子會膽小自卑,失去自我,一直活在父母的陰影下,聽話的“木頭人”,從而限制了孩子潛能的釋放。
相比之下,不如多尊重孩子,給一把屬於他們自己的鑰匙,助力他們更好的成長。
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父母做到以上“三要”和“三不要”,跟孩子一起改變,擁有共鳴,相信孩子未來會更美好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