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女士家的兒子年齡雖然小,但脾氣卻不小,心情一有不好的時候就在家裏摔東西,有時候還會拿東西砸爺爺奶奶。田女士平時比較嬌縱孩子,常常不以為然,覺得孩子長大了懂事了,就會改掉這些壞習慣。但其實孩子長大之後只會做得更過分,甚至還會形成暴力傾向。
教育講究的是適時,李玫瑾教授表示:孩子在6歲前,是教育的最佳階段,不能馬後炮。
因為這個年齡階段是行為形成的最佳時機,孩子做錯了一些事情,家長該管的時候一定得管,該拒絕的時候也要拒絕。
6歲前,父母對孩子説不行,孩子可能無法接受,但最多的也就是發脾氣。但如果家長等到十幾歲之後,再開始管教孩子的話,那麼孩子很有可能會做出更過分的事情,比如離家出走或者自虐傾向。
所以説孩子的性格越早培養越好,在孩子抵抗能力較少的情況下,給孩子建立正確認知,讓他們知道是非觀。
有些父母平時管孩子非常嚴,不管什麼事情都要橫插一腳,但其實父母最該管的是這5件事。
1、剋制任性
孩子犯錯之後,家長不能裝作看不見,應讓他們意識到錯誤的存在,並且學會去改正。雖然小朋友的年齡比較小,但其實已經懂事了,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犯了錯,選擇撒謊的孩子。
因為犯錯之後,他們也懂得害怕,也會心虛,家長應抓住這個機會,同時這也是孩子學習的好機會。
2、不要讓孩子過於壓抑
小朋友的性格都非常開朗,開心的時候就哈哈大笑,有些家長覺得孩子的舉動打擾到了自己,於是便斥責孩子。
但作為家長,首先要學會控制自身情緒,因為長時間壓抑孩子,會讓他們內心變得自卑。同樣的,當孩子情緒失落時,家長也要給予正面安慰,幫助他們獲得安全感。
3、讓孩子學會自控
當一個人情緒穩定的時候,做事的效率也會更高,因此家長應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當孩子擁有一個穩定的心態,以後成大事的幾率也會更高。
家長平時可以幫孩子樹立規矩,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員都要按照規矩去行事,這樣孩子在家人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也會慢慢學會自控的能力。
4、學會忍耐和無私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讓他們學會忍耐和無私,因為它很有可能會涉及到自私的問題,小朋友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存在自私現象,這是正常的。因為在他們小的時候,不需要去幫助別人,只需要別人來幫助自己。
但等到孩子慢慢長大之後,學習壓力變得越來越大,此時家長也不會再給孩子增加額外的負擔。但這樣就會導致,從孩子上小學之後一直到上大學,他們會覺得生活是非常輕鬆的,因為他們從未付出過,這對良好性格的培養是不利的。
5、讓孩子經歷適當的挫折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家裏的獨生子,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只要家長有能力,都會滿足他們。長期這樣的話,孩子的生活能力以及獨立能力都會變得非常差,家長平時應適當讓孩子承受一些挫折,這樣可以鍛鍊孩子的信心,以後遇事也會更冷靜成熟。
教育孩子本身就是一件勞心勞力的事,有時候家長稍不注意,就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家長應多關注,一旦發現孩子有不良行為時,要及時幫助他們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