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生”攻略】
一、夏季養生概述
夏季是陽氣最盛的季節,氣候炎熱而生機盎然。此時是人體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期,陽氣外發,伏陰在內,氣血運行亦相應地活躍於機體表面。
盛夏酷暑蒸灼,人易感到睏倦煩躁和悶熱不安,因此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靜下來,神清氣靜,切忌暴怒,以防心火內生。心與夏氣相通應。心的陽氣在夏季最為旺盛,夏季更要注意心臟的養生保健。夏季,晝長夜短、陽生陰長,起居宜晚睡早起。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不要厭惡日長天熱,要適當活動,讓身體適當出汗,以適應夏季的陽氣舒發、養長之氣。同時,需要注意“汗”為心之液,汗出過多易傷陽氣,注意不可過度出汗。一旦過度出汗,容易耗損人體心陰,導致耗氣傷津,出現身體倦怠、乏力、少氣懶言、口乾咽燥等症狀,要適當飲温水,補充體液。
夏季養生重在精神調攝,保持愉快而穩定的情緒,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熱助熱,火上加油。夏季的特點是燥熱,“熱”以“涼”克之,“燥”以“清”驅之。因此,清燥解熱是夏季養生的關鍵。
(一)飲食宜清淡
夏季,陽氣熾盛,主養。夏季,天地交泰,萬物華實。夏者,天之德也。夏季,炎熱酷暑,當戒陰濕而養生,此乃增益生機之要。夏季,常食温暖之食物,至秋可防患赤白痢瘧疾。夏季,宜食清心養肺食物。遵循“四季五補”之道,即春季補肝、夏季強心健脾、秋季潤肺、冬季補腎。
孫思邈《千金要方》曰:“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養肺氣”。所謂省苦增辛,即少食苦味,多進辛味。夏時心火當令,而苦味食物儘管有清熱瀉火、定喘瀉下等功用,卻會助心氣而制肺氣,因此不建議夏季多吃,以免心火過旺。由於心火能夠克肺金,而辛味歸肺經,所以在夏季,儘管天氣熱,人們可以適當多吃些辛味的東西,如辣一些的蘿蔔,以及葱白、姜、蒜等,其有發散、行氣、活血、通竅、化濕等功用,可補益肺氣,尤其是肺氣虛的人更應如此。
炎夏的飲食應以清淡質軟、易於消化為主,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清淡飲食能清熱、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慾。多吃新鮮蔬菜瓜果,既可滿足所需營養,又可預防中暑。主食以稀為宜,如蓮子粥等。還可適當飲些清涼飲料,如酸梅湯、菊花茶等。但冷飲要適度,不可偏嗜寒涼之品,否則會傷陽而損身。另外,吃些醋,既能生津開胃,又能抑制殺滅病菌,預防胃腸道病。出汗多,食慾不好,可用各種營養保健粥來開胃,並調理身體。如早、晚進餐時食粥,午餐時喝湯,這樣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在煮粥時加些荷葉(稱荷葉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開胃,有消解暑熱、養胃清腸、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時加些綠豆或單用綠豆煮湯,有消暑止渴、清熱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幹扁豆浸透與大米同煮成粥,能清暑化濕、健脾止瀉。此外,薄荷粥、銀耳粥、葛根粥、苦瓜粥都是夏季的好食品。
(二)睡眠宜清靜
夏天炎熱,易生菌,保持牀鋪整潔不但可使人有個良好的睡眠環境而且還可以有份好的睡眠心情。注意寢室的温度、濕度。
早晚室內氣温低,應將門窗打開,通風換氣。中午室外氣温高於室內,宜將門窗緊閉,拉好窗簾。陰涼的環境,會使人心靜神怡。
一般舒適的温度為20-23℃,相對濕度50%-70%為佳。20℃以下會使人有寒冷的感覺,而超過23℃,會使人有熱的感覺,表現為難以入睡,甚至掀開被子。
卧具對睡眠質量的影響特別大,牀和被子要軟硬適當。在所有卧具中,枕頭、涼蓆的作用舉足輕重。枕頭不宜太高,在炎熱的夏天再使用布棉枕頭會使頭頸長痱子,汗水浸濕枕頭沒有及時洗淨晾曬,汗臭黴臭味會使人昏頭昏腦。夏天睡宜用天然草本植物精細編織而成的草蓆或以中國特有的瓷竹、毛竹為原料製成的竹蓆,用竹子等材料製作的涼枕。
酷暑蒸灼,人容易悶熱不安和睏倦煩躁。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靜下來、神清氣和,切忌火暴脾氣,遇事一蹦三跳,因躁生熱,要防止心火內生。保持豁達的心態,則平和寧靜,避免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影響睡眠,誘發各種疾病的發生。
夏季不宜晚起,以免令人昏沉,精神懵昧。對很多晚上睡不好的人來説,適時的午睡可以作為一種補償。但午睡時間最好控制在1個小時左右,不要過長。
(三)遊樂宜取近
炎夏不可遠途跋涉,應就近尋幽。早晨,曙光初照,空氣清新,可到草木繁茂的園林散步鍛鍊,吐故納新。傍晚,若漫步徜徉於江邊湖畔,那習習的涼風會使你心靜似水,神怡如夢,滌盡心頭的煩悶,暑熱頓消。
(四)娛情宜適度
夏季晨練不宜過早,以免影響睡眠。夏季人體能量消耗很大,運動時更要控制好強度。運動後別用冷飲降温,有的人運動後習慣吃冷飲。事實上,在身體温度很高的情況下吃冷飲會傷害腸胃。運動後温稀鹽水是最好的飲料。
夏天,不妨做一些可以使人心曠神怡的活動。適當地晨練,適當地娛樂,適當地避暑休養,適當地男歡女愛……
綜上所述,入夏之時,養“心”為上,養“心”為先。一份愉快的心情勝過十劑良藥。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
二、夏季養生的原則
(一)健脾除濕
濕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氣,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們經常感覺胃口不好,容易腹瀉,出現舌苔白膩等症狀,所以應常服健脾利濕之物。一般多選擇健脾芳香化濕及淡滲利濕之品,如藿香、佩蘭等。
(二)清熱消暑
夏日氣温高,暑熱邪盛,人體心火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熱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藥物,如酸角、薄荷、金銀花、連翹等來祛暑。
(三)補養肺腎
按五行規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腎水虛衰,要注意補養肺腎之陰。可選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氣藥,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過,耗傷津氣。
(四)冬病夏治
所謂冬病夏治,即夏天人體和外界陽氣盛,用內服中藥配合針灸等外治方法來治療一些冬天好發的疾病。如用鮮芝麻花常搓易凍傷處,可預防冬季凍瘡;用藥膏貼在穴位上,可治療冬季哮喘和鼻炎。
(五)以清為點
夏天氣温高,人們出汗多,胃口差,當然,如果“清淡”意味着吃東西更要講究衞生,不吃過多的油膩食物,多吃點水果,多飲水,那還是有道理的。人體要適應自然環境、季節氣候的變化,夏天的特點是“熱”,故養生的關鍵在於“清”。
三、夏季養生“五少”
(一)少食
吃得過飽,血液長久地集中於腸胃,其他臟器相應缺血狀態,就會產生睏倦感。甚至會誘發膽囊病、糖尿病、肥胖病,導致早衰,縮短壽命。
(二)少怒
“怒不節,氣乃不固”。怒則氣機不暢,出現氣逆和氣滯,引起心腦血管病。易發怒的人遇到不順心的事,要自我剋制。或者有意識地轉移目標,平衡穩定自己的心境,或改變一下環境,使心情冷靜下來。
(三)少言
常不斷地大聲説話,就會使人中氣不足,影響呼吸器官的功能,不利於健康。
(四)少欲
養身貴在養心,養心貴在養神。人不能沒有物質和精神的需要和追求。但這種追求要從實際出發,切勿脱離主客觀條件,甚至想入非非,最終因失望而痛苦。節制性慾,寡慾以養精。養精有利於保護好身體的各項生理功能。
(五)少卧
夏季好卧,但需有節制。若長時間卧牀休息,會損傷陽氣。生命在於運動。適量的運動有利於精力的保持。
四、夏季養生“十要”
(一)養心
傳統醫學認為,火熱主夏,內應於心。暑熱最易傷心。夏季暑熱當令,腠理開泄,汗液外泄,汗為心之液,心氣最易耗傷,出現心悸、氣短乏力、胸悶、胸痛等症狀。且天氣炎熱,易致血壓上升,汗出過多則血液稠黏、血流減慢,易導致血栓形成,因而酷暑盛夏也是心腦血管疾病高發季節。因此,夏季養生以“養心”為首要。夏季養心要不勞神不苦形,保持平和樂觀良好心態,放慢生活節奏,注意勞逸結合,重視調整飲食,適當多飲水,宜常食用有益氣養心作用的食藥兩用品,如西洋參、黃芪、百合、蓮子、大棗、麥冬、茯苓、竹葉、柏子仁、龍眼肉、小米等。
(二)護脾
傳統醫學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屬土,內應於長夏(夏秋之交)。夏秋季節,天熱多雨,水氣上騰,濕氣最盛,濕盛則最易傷脾。夏秋若不注意節制飲食,貪吃生冷食品也易內傷脾胃。脾主運化,夏傷脾胃,其一易引發腸炎腹瀉、腹痛、腹脹、嘔吐、食慾下降、消化不良等症狀;其二,濕傷關節肌肉,則易使關節、肌肉疼痛、頭身困重等症狀發生與加重,夏季應特別重視護脾。護脾一要預防寒濕傷人,還宜常吃些具有健脾除濕作用食品和藥食兩用品,如薏苡仁、茯苓、山藥、白扁豆、蓮米、芡實、綠豆、赤小豆、荷葉等,還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香砂養胃丸、藿香正氣系列中成藥。
(三)制怒
高温季節最易影響下丘腦情緒調節中樞,易上火,出現焦慮、煩躁等情緒變化,甚至怒火上衝,引發頭痛、血壓上升等症狀。因此,夏季要努力保持平和寧靜良好心態,樂觀開朗,減少不良精神刺激,尤其要注意戒怒,預防“情緒中暑”,以達“心靜自然涼”之目的。
(四)衞生
夏季衣食住行一定要講衞生,特別注意飲食衞生。飯前便後洗手,蔬菜、水果等食品採購、貯存等環節一定要保持新鮮衞生,食品烹調或生食前一定要洗淨,必要時應用開水燙過;決不能吃黴變腐敗變質食品,儘量少吃隔夜剩飯剩菜,即使存放冰箱熟食也要加熱後再食用。
(五)防暑
夏季暑熱當令,預防中暑是養生要中之要。首先要保持寧靜平和良好心態,11時至16時,應儘量避免烈日下勞作和外出,外出要戴草帽或打遮陽傘、塗防曬霜;注意多飲水,還應備好仁丹、藿香正氣水等預防中暑藥物,以備不時之需;居室要注意遮陽,避免暴曬;應用空調降温,室內外温差不宜過大,一般調至26℃~28℃為宜;吃冷食冷飲要有節制,特別年高老人、脾胃虛寒之人和孩子更應少吃或不吃,以免損傷脾胃之陽,引發腹痛、腹瀉等病症。
(六)補水
水是生命之源。酷暑盛夏,汗液增多,要特別注意及時補充飲水。肌體若缺水,不但會有口渴、尿少等症狀,還會直接影響新陳代謝,影響臟腑組織生理功能,特別對心、肺、腎等呼吸、循環、泌尿系統危害最大,嚴重時還會導致血液黏稠濃縮、血栓形成引發中風、心梗等危險疾病。夏季補水以白開水、礦泉水、淡熱茶、綠豆湯等為最佳,每日應補充2000毫升以上。若汗出過多時,還要重視鈉、鉀補充,宜喝些含鹽汽水、菜湯等淡鹽飲料。不宜總用啤酒和甜性飲料代水,也不可總等口渴了才飲水,因為那時肌體健康已受到嚴重損害。
(七)護膚
夏季陽光熾盛,紫外線強烈,加之濕熱之邪較重,蚊蟲較多,若不重視防護最易對皮膚造成傷害,引發瘡、癰、癤、疔、濕疹、皮炎等皮膚疾患。因此,夏季要特別重視保健護膚:一要注意皮膚衞生;二不要在烈日下暴曬,勞作要穿長袖服裝、戴草帽、塗防曬霜;三要防止蚊蟲毒蛇叮咬;四要防止水、火燒傷燙傷、釘子刺傷等意外傷害,患有皮膚疾患或受意外損傷,一定要到醫院治療,還要特別注意出現疼痛瘙癢不宜隨意用手搔抓或用熱水燙。
(八)避風
俗語説:“夏日避風如避箭”。傳統醫學認為:“風為百病之長,善行而數變,傷人最速”。人為避熱趨涼,夏日總想往有風處納涼消暑,但一定要注意特別老年人、體弱多病者、嬰幼兒及孕婦等不管室內外,均不可在風口和潮濕處睡卧休息,使用電扇不要開高檔對人的頭部、肩部、腹部直吹,也要避免讓空調風直吹身體,否則極易引發頭痛、面癱、關節肌肉疼痛等。夜間睡眠時天氣再熱,也應用涼被或毛巾被蓋好腹部,以免着涼受寒,引發腹痛、腹瀉等。
(九)寒濕
夏季多數人非常注意降温消暑,然而夏季特別是夏秋之交雨水多,往往寒濕極為嚴重。寒邪凝滯,濕邪黏膩重着,最易傷人陽氣。據統計,夏秋患病因寒濕引起者往往要佔十之七八,如腸炎腹痛腹瀉、頭身困重、關節肌肉疼痛、肌膚麻木、婦女白帶增多等,遠比暑熱引發疾病更多。因此,夏秋應特別重視預防寒濕傷人:一要避免涉水淋雨;二要避免坐卧於寒濕之地;三要少吃生冷食品特別脾胃陽虛者,以防損傷脾胃之陽。
(十)傷病
夏季是細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及蚊蟲、蒼蠅等繁殖最快時期,也是各種疾病高發季節,所以夏季應特別重視預防各種疾病:一要重視預防心梗、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二要預防中暑;三要預防痢疾、腸炎等胃腸疾病;四要預防蚊子傳播的疾病,如瘧疾、乙腦等;五要注意預防意外傷害。夏季也是胃腸型感冒、熱傷風、紅眼病等多發季節,也要重視預防。
丁俊貴
2020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