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入學前,不要讓我們成為孩子獨立的障礙

由 宿秀榮 發佈於 健康

最近開始的“入托季”,以及即將到來的“入園季”,很多家長對自己的孩子總有很多的擔心、焦慮和困惑,而其中絕大部分的問題都與“獨立”有關。

比如説孩子常見的問題:

不會自己喝水、吃飯、穿衣、穿鞋

不會自己大小便或者告訴大人要大小便

睡覺要有大人陪着、哄着

玩什麼都要大人陪着,大人一走開就要跟着

做父母的沒有不希望孩子能獨立的,而獨立自理能力,更是我們這羣仍困守在孩子吃喝拉撒日常裏的父母們,最急迫想解決的問題。

我們太想保護孩子,妨礙了他們邁出獨立的腳步。

大家不妨回想一下,當你們的寶貝躍躍欲試想嘗試自己做一些事情時(比如孩子只是想自己倒杯水喝),你們最容易脱口而出的是什麼?

“別動、別摸,放着媽媽來”

“你還太小/還不會/做不好”

“你會受傷的”

“等你長大了……”

孩子獨立的小火苗被打擊得多了,慢慢地就不想自己下手了,反正有你們大人代勞呀。

於是,孩子習慣了總是有人幫忙打理事情,沒有機會發展出自己的經驗,自我效能容易比較低;成年後也容易習慣讓別人幫忙做事,自己對結果沒有控制力。

到那時候才來痛悔孩子人生不獨立,恐怕早已經積重難返了。

我們在孩子獨立的路上,太過心急,少了點耐心。

有時候在路上,我們經常會看到爸爸媽媽(尤其是爸爸)在前面走得飛快,一面走還一面催促孩子,“走快點”。有的孩子實在走得慢,心急的大人也許會抄起孩子“代替”孩子走。

只是,日後難免會反過頭來看,嘮叨孩子不愛自己走,總是要大人抱着,覺得孩子不夠獨立……

其實,這是因為大人總是習慣用自己的節奏去嘮叨和催促孩子。

“快點走/快點吃飯/快點睡覺/快點做功課……”

“好好洗手了嗎”

“快點把你的玩具收一收”……

但是要知道,孩子本來就是有自己的節奏的呀。因為他們會受限於自己的身體發育、智力發育、體力情況等種種因素。不是他們不想快,是他們真的快不來呀……

所以,我們大人有時候真的急不得,急也沒用。

身為父母,將呱呱墜地的嬰兒養育一個真正獨立的成年人,並不是年紀到了就水到渠成的事情。

那如何讓孩子成年又成人呢?

人和:適度放手,放下完美,把試錯的機會還給孩子。

“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着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鬆了開來,於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細細的草繩。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着窄巷裏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這是龍應台在《孩子,你慢慢來》裏面描述過的一個場景。

打個蝴蝶結對大人來説,或許只是小菜一碟。

但對於5歲以下的孩子,確是一項重大考驗。他可能失敗一次又一次,但當他終於完成,那份喜悦和自豪是無法替代的。

而這個不斷試錯的過程其實也可以賦能給孩子一種“我可以的”信念

打蝴蝶結是這樣,其他事情亦如是。

訓練孩子獨立的四個步驟

1. 先是我們為你做

2. 然後我們和你一起做

3. 接着我們看你做

4. 之後你完全自己做

“不要為你的孩子做他們已經可以做、或者幾乎可以做的事情”。

當你把屬於孩子自己的事情“歸權”於他們,他們才有信心、能力和機會步入最後一個階段——完全自己做。

地利:在所有階段都要在家中佈置一個適宜孩子發展的環境。

蒙特梭利教育理念裏就主張,在所有階段都要在家中佈置一個適宜孩子發展的環境。這個環境的關鍵詞是:美、安全、秩序、方便。

每個家庭條件不同,不一定有條件給孩子專屬的房間,或者定製的兒童傢俱,但給孩子創造一個安全,方便,再兼顧秩序和美的環境,是隻需要花一點心思,加一個小道具,就能實現的事情。

不如,我們換幾個場景來聊聊吧!

在一進家門的地方,放一把小凳子,方便孩子自己穿脱鞋;

一個專屬的小角落,放上小沙發、小書架,或者把家裏書架最下面幾層(高度都在120釐米以下)交給孩子管理、

訓練孩子獨立收拾玩具,只需要提供收納工具,然後再加一點接受孩子整理的亂七八糟的勇氣。

在廚房裏搬個椅子圍觀大人做飯,或者幫忙剝蒜,順便還可以鍛鍊精細動作。

餐桌邊準備一張高腳凳,讓孩子輕鬆夠到桌面,和家人共同進餐。讓孩子自己選擇喜歡的餐具,鼓勵孩子從小自主

浴室裏,一面適合高度鏡子,再加個小板凳,放一條孩子專屬的擦手毛巾,孩子就可以獨立完成刷牙洗臉梳頭洗手

洗手間裏給孩子準備一個自己的專屬小馬桶,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加馬桶圈,前面加個小板凳。

準備一些小工具,例如小一號的掃把、一把小小的噴水壺、一個裝衣物的籃子,讓孩子做一些簡單的家務

以上羅列雖然只是些小事情或者是很簡單的幾個動作,但都對孩子樹立“我可以”信念很關鍵。

天時:從0歲開始就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孩子的獨立,其實從臍帶剪斷那刻就開始了。等孩子長大一點了,我們完全可以設計一些發展自主技巧的活動,來幫助孩子樹立“自己能行”的信心。任何小事都可以訓練孩子的獨立性,哪怕只是讓孩子自己扔紙尿褲之類的事情。

最後加加老師代表123 智匯成長中心對家長説些心裏話:

在育兒方法裏常有很多有意思的矛盾點。

希望孩子“外向”,就以要把他們推到人前,勇於表現。

希望孩子“獨立”,就以為要他們更多地“獨自”去做事情。

……

但其實萬事萬物最終講究的都是一個“度”,在培養孩子獨立性這件事情上,父母的“陪伴引導”,更為重要。孩子只有在我們充分尊重、信任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走向社會,逐步實現獨立。